提升产品效率的几点建议

2019-05-31  本文已影响0人  chaim

本文非原创,融合多位行业产品专家观点总结而来,包括俞军、Kentzhu、纯银 V、刘飞。

1、核心能力:

(1)需求梳理能力

(2)项目推动能力

2、多思考:

(1)从线性思维到系统思考

(2)多视角看待问题,时间,空间,短期,长期,甲方,乙方,线性,非线性…

(3)换位思考

(4)好奇心

(5)事实、观点、判断、决策

(6)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7)上帝视角

(8)批处理

(9)尺度,边界,限制,约束

需求曲线浅,而约束条件深,是以为难。

3、多沟通,多跟不同背景的人交流;

4、多借鉴参考不同后端(数据)产品的设计模式;

5、原型图尽量简单,表达清楚需求即可;

6、需求文档在“需求表达清楚”的前提下,尽量简化;

7、功能点分主次,抓大放小,抓住主线,先做主线功能(骨骼),再做支线功能(肌肉):

(1)【骨骼】思考产品的结构,就够来源于对受众理解的理解,也来源于定位;

(2)【肌肉】最重要的几个功能分别是什么;

(3)【血液】其他功能还有那些,它们与核心功能的关系是什么?如何串起来;

(4)【皮毛】每一处细节;

8、多使用纸和笔;

9、处理负责逻辑关系时,多画流程图(思维导图);

10、具体功能点,多考虑极端情况的处理;

11、交互设计:

(1)四策略:删除、组织、隐藏、转移;

(2)梳理各种场景下的反馈,基于这些反馈来做交互设计;

(3)布局显示分层级;

12、熟悉用户:

(1)用户分类

(2)用户分层

(3)用户画像

13、重视逻辑:

(1)抽象,分类,归纳推理,个别到一般;

(2)演绎推理,解析,一般到个别;

(3)拆分,大功能拆分为小需求;

(4)定义,概念;

(5)比较,类比;

(6)因果;

14、场景、需求、功能、价值、用户体验:

(1)概念

1)使用场景: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下,某个用户因为某个因素的影响,产生了某种诉求,会想通过某种方式来解决。

一个使用场景包含了几个要素:特定的人、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环境因素、特定的诉求、特定的某个想法。

基于使用场景的沟通方式,产品经理在提出功能的时候,首先描述的应该是使用场景,让研发与运营同学能更贴切的体会到用户所处的环境,用户在那个环境下会产生的具体的诉求,然后才是基于这些场景,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想法,最后是功能点的设置,策略的安排。

如何培养场景感可以培养?认真去生活,仔细去体会。

2)用户需求:在某个特定场景下,用户因为某种诉求,产生了某种需要。

3)产品功能:为了满足用户某个特定需求所开发的程序,或者做出的相关策略。

4)用户价值:因为帮助用户解决了某个特定的需要,所以产生了相应的对用户的价值。

5)商业价值:因为符合商业的需要,所以能产生收益。

6)用户体验:在满足用户需求创造用户价值的过程中,是否让用户足够愉悦,甚至给用户带来惊喜。

(2)之间的关系

1)有使用场景就会有用户价值。

使用场景来源用户的具体需要,哪怕是一个用户,也是价值的体现。只不过很多时候,因为有这个场景的用户太少,价值太小,所以会选择放弃满足这个使用场景。

2)使用场景不是硬造出来的,但是,是可以培养的。

3)有用户价值不等于有商业价值。

用户价值是说因为你解决了用户需求,所以你有价值;商业价值是说,在商业层面下他可以挣钱,涉及到投入、产出的模型。所以,有很多产品有海量的用户,但是商业价值并不大,甚至并不能盈利。

4)作为一个产品经理,多考虑用户使用场景。

从用户使用场景出发,考虑多数人的使用场景,思考基于这个场景如何产生足够大的用户价值,再思考如何从中获得商业价值。

5)理论上用户价值比用户体验重要。

15、多用 Google;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