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读书才是有效的?
马云曾说:“读书像汽车加油,得知道去哪里,装得太多就成了油罐车。不读书和读书太多的人,都不太会成功,所以别读太多书。”
马云真是太睿智了!如果把马云的话理解为“读书无用”,那也太LOW了,马云只是在讲读书的方法。
现在很多人都面临选择困难症,想学点东西,却不知道读什么书有用,随手翻些东西、网上读些文章,过后又感觉没有效果。我们到底该读什么?
书是什么?书是他人的智慧结晶。读书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将他人的智慧变为己有。从根本上讲,任何知识的最终归宿都是相通的,不管学什么,当你的任督二脉打通以后,你会发现最终通向的都是一处,此所谓殊途同归。这一处是什么?老子说是道,孔子说是仁,佛说是无常,黑格尔说是绝对精神。道不可言,言而非也。
所以说,读书不在多,而在精!不在于读了多少,而在于是否真正读进去!读书最好的方法就是精读一本书,反复阅读、终身阅读,直到将书中的智慧化为己有。
马云的工作包里总是放着几本书,别的书换得很快,而其中一本书一直没换过,是一本最薄的《道德经》,而且是一本没有注解的《道德经》。马云说:“老子读懂了我内心的最深处!”
对潘石屹人生影响最大的一部小说,是路遥的作品《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我一共看了七遍,每一次在我人生低潮的时候、碰到困难的时候,觉得这个坎过不去的时候,我就读上一遍《平凡的世界》。”
毛泽东从少年时代到人生结束,至少读了70年《三国演义》。他熟读《三国演义》,经常运用并赋予《三国演义》以时代含义,传播他深刻的思想。“干工作要看《三国演义》。”这是毛泽东经常对身边工作人员说的话。遵义会议上,曾有人讽刺毛泽东只会照着《三国演义》打仗,他的许多军事智慧确实也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对于普通人来说,真不需要读太多的书,只要能够读通读透几本,甚至是一本书,就足够受用一生了。宋朝的赵普,作为宰相,仅靠半部论语就治了天下;汉初三杰张良,靠着黄石公传授的一本《太公兵法》,帮刘邦建立了汉朝;曾国藩读书特别推崇“专“字,坚持“读书不二,一书不点完,断不看他书”;清代画家郑板桥,史书记载他“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老子曰,“少则得,多则惑。”对于读书之法,非常适用。
精读,是我们欠缺的,也是我们需要的,不妨选上一两本,尤其是那些经得起历史和时间检验的好书,放置案头、枕边,随时学习、反复学习、终身学习,必将一生受用!
至此,我们不妨对自己的阅读习惯进行一下反思。不读书的人当然没前途,但如果仅仅是浮光掠影式的泛读,漫无目的的在网络上乱看,耗费再多时间,最多也只是个“两脚书橱”,还不如一台计算机存储的信息多,这对于我们又有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