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之学而篇》学而时习
今天开始学习第二本国学经典《论语》,每天学习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论语》分为学而篇,为政篇和八佾篇。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
说到学习,感觉是件痛苦和快乐并存的事,学有所获,尝到甜头时会十分开心,感到困惑,学不懂时又苦恼不已。应该如何学习呢?
01 行动大于思想。
一些人在脑袋里想了许多遍要学习,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刷视频、追剧和玩游戏上,也买了许多书,报了一些网课,但是书拿回来之后翻了几页就放在书架上再没动过。报的课程也到期了,却还没有打开来学习。这种想得多做得很少,到头来不仅浪费了钱,也没什么结果。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所以行动起来,任何时候开始都不算晚。
还有一些人行动起来了,开始读书。但是供选择读的书太多了,看到这本也喜欢,看到那本也喜欢,这本翻几页,那本翻几页,一段时间过后看过的内容忘完了,读了些什么不知道,越学习内心越焦虑。要想高效地学习,就需要有所舍弃。选择最需要提升的方面,最感兴趣的书,先读完了再去读其他的。
02 模仿是关键。
学是仿效,习是练习。我们开始学习一种新东西时,都是从模仿开始的,然后再加以反复练习。模仿是一种行动,就是照着去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做上一百遍,一千遍,自然而然熟能生巧。
黄金定律一万小时指出,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
同样,要制作出一件好的作品,也需要时间慢慢酝酿。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带红了一口章丘铁锅,一时间章丘铁锅网店里的2000余口库存全部卖光。章丘铁锅的制作周期长,要历经十二道工序,十八遍火候,一千度高温锤炼,经受三万六千次锻打,少一次都不行。
如果一个人能在这浮躁的社会中,抱以一颗不将就的心,静下心、沉住气专心致志地去做一件事,那他做出来的东西一定是顶级的,自己也会成为行业的翘楚。
自己做好了,别人也会跟着模仿,自己就会起到一个示范的作用。一个家庭里,父母的示范作用对孩子很重要。小孩子的模仿能力特别强,平时看见大人盯着手机玩游戏,刷视频,他也会要手机去盯着玩,对其他的事提不起兴趣。但是如果大人用手机来学习,或者干脆放下手机看看书,他对手机也就没那么执着了。所以,陪孩子时尽量少玩手机,多看看书,或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03学习需要思考。
有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了,老师讲的也听懂了,但是做题的时候就是不会。很显然,他只是知道有这么个知识点,但是没有经过大脑思考,把知识点再次进行加工和消化,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在做题的时候,如果能从出题人或讲题人的思路出发,进行思考,那肯定会好很多。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起初的机械记忆,还需要多提问和多理解。
04 实践出真知。
学习最好的方式就是使用,只有通过使用,才能真正掌握它。
学习是一场终生旅行,活到老,学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