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广告传播学

别让你的语言变成伤人的利刃

2016-06-13  本文已影响124人  冬眠君_

 作为一个21世纪的新新人类,相信大家都离不开一样东西,那就是--网络。每天我们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参与各种网络活动,比如听音乐、买东西、看视频、逛论坛、贴吧,玩QQ、微信等等,虚拟的网络越来越与人们的现实生活有了密切的联系。我自己就很喜欢在手机上逛一些比较感兴趣的贴吧,时间久了,我就发现了一个现象:在每一个帖子下面,总有一些不那么和谐的声音,搀杂着无端的侮辱和谩骂让人生厌。也许大家会觉得这好像没有什么大的影响,但是我自己却是细思恐及。

 相信大家都尚还记得,2012年7月6日上映了一部电影,名字叫做“搜索”。在剧中高圆圆饰演的一位年轻白领叶蓝秋因为自己被确诊了癌症,茫然无措,因此在公交车上没有给一位老大爷让座,甚至有一些不当的言语。而这段视频被上传到网络上之后,马上引起轩然大波。愤怒的网友们疯狂的人肉搜索,将她的全部个人信息在网络上曝光,并进行围攻式的谩骂、侮辱。“贱、去死”这些不堪的字眼全部堆积到这个年轻女孩身上,甚至在现实生活中也总是被指指点点。这些恶意让她喘不过气来,以至于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里她以那样一种见不得光的方式生活着,最终一个人静静的死去。

 当时看过这部电影之后,我的内心产生了极大的触动,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网络无处不在的那种恐怖以及言语对人的伤害究竟有多么的大。多么大的恶意才能让那么多素未谋面的陌生人那样丧心病狂的攻击一个如此年轻的女孩儿呢?好像也没有多大,是吧,不让座而已,也许是没有发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但是尚且不说她背后本身便存在自己的理由,就算没有,她就真的那么罪大恶极以至于在攻击谩骂中结束生命吗?

这些网友将叶蓝秋事件当成一次网络狂欢的盛宴,乐此不疲的将自己的情绪酣畅淋漓的释放出来。被舆论裹挟着失去自己的理智,而沦为失控的野兽。

大家可能会想,电影嘛,本来就存在一定的艺术加工成分。那么我们就来看看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的故事好了。

 2015年4月21日,被票选为2014宅男女神、曾上过《康熙来了》、《大学生了没》的台湾艺人、杨又颖(Cindy),疑因吸入过量氦气而自杀。在遗书里,杨又颖难掩委屈,称自己受到网络暴力恶意攻击,不堪其扰。

杨又颖的哥哥接受采访时表示,妹妹自杀和感情无关,纯粹是受不了工作压力及网络霸凌,尤其是脸书“靠北部落客”的网络暴民言语攻击。他透露,一段时间以来,杨又颖因在人际关系方面受挫,回家偶尔会有情绪激烈的反应,确实有精神不太稳定的状况出现,生前约有4至5个月的时间求助精神科医生。

在“靠北部落客”中,短短70天内有65篇抨击“心地杨”(与Cindy杨谐音)的文章,最频繁是在去年12月初,2天内就有10篇谩骂文章,多是指其恶心、做作、抢人男友等,这些人身攻击的内容让杨又颖身心俱疲。与其相熟的网友表示,杨又颖曾多次在私信中透露轻生念头,有可能就是因为遭到这些“靠北文”的霸凌。网友还发出杨又颖留言的截图:“乱靠北,出人命,也可能会付出代价。”杨又颖的朋友也透露,遗书内确实有提到“靠北部落客”。

在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杨又颖是一个年轻亮丽的女孩,而那张四口之家的家庭照更是透露出满满的幸福,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女孩却在网络语言暴力的攻击下失去了自己鲜活的生命。不难想象这样一个幸福的家庭失去挚爱的小女儿该是多么的悲痛。

 当然明星本就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身份,有人崇拜有人厌恶。那么下面的普通人的事例可能更加能让我们感同身受。

 在我国台湾地区有个动保园,相当于动物收容所,园长是个年仅32岁的姑娘。因为收留流浪猫、狗太多,动保园无法承受,就每对12天无人领养的,病重、年迈的狗狗进行安乐死。这件事报道后,社会舆论给了这个姑娘巨大的压力,一些动物保护人士和网民把这个姑娘比为“刽子手”、“女屠夫”,进行各种语言的攻击、谩骂和恐吓,最后她不堪重负,选择服用给狗安乐死的药自杀了。姑娘留下遗言:“生命并没有不同.....我也会因为狗狗安乐死的药物而死去....”。

 我们暂且不讨论动保园有无权力给这些流浪猫狗进行安乐死这个争议话题,我们先说说这个园长自杀这个事。我们老说人言可畏,这个事件就是典型的例子,特别是在网络盛行的今天,人肉搜索、网络攻击,语言暴力随着网络的传播杀伤性巨大。此事件中,把处置流浪狗是个社会问题,压力集中在一个年轻的女孩身上,后果十分令人十分沉重。

 这样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从大明星到普通的女孩,网络语言暴力这把利刃不知道伤害了多少个本是无辜的人,给她们带来难以磨灭的灾难。这不是远在天边的恐吓,而是当有一天你看到你所有的朋友圈、所有发的帖子下都是一群疯狗在嘶吼、怒骂时,你会不会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我们确实应该静下心来去思考一下:网络怎么了?网民怎么了?

 网络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便利,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与此同时它也滋生出了很多的问题。而网络语言暴力就是其中非常重要且急需要解决的一个。

 网络是自由的,因为它的匿名性,我们可以在此畅所欲言而不受身份、阶层的限制,这使得网络一度被社会认为是民意的集聚地,是一个发展民主的绝佳平台。但是同样,因为它的匿名性,给了人们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他们不再像生活中那样考虑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否会对他人对自己造成不良的影响。这给了那些心有愤懑,意难平的人一个绝佳的场所。在这里他们披着一件自诩为正义的披风,用着丑恶的卫道士的嘴脸,肆意的抨击,享受着这种扭曲的快感,隐匿在一个个电脑屏幕后满心的窃喜。现实生活中的那些不顺心、自己的失落感,似乎通过网上的高高在上得到了满足。这种用他人的痛苦换来自己解脱的心理只能用变态和疯狂来形容;

 而另外一些人,他们也许不是心怀恶意,但是却在海量的网络信息中迷失自己,丧失了判断力。只能被网络舆论的洪流裹挟,跟随着主流的意见发声。就像当时大家都说“药家鑫的脸都是杀人犯的脸”时,有多少人能够静下心来冷静分析。当仅仅是看到一个新闻,这些丧失思考力的人就会不经核实和思索就主观的去发表评论,当“键盘侠”,“标题党”,而且经常会特别极端,把一个点无限地放大,到最后就会上升到谩骂和人身攻击的程度。一些网站,体育版面的评论永远是詹姆斯和科比的帮派混战,社会新闻版面最后经常能够上升到地域歧视问题,人们经常会因为观点和态度的不一致而发生极端的撕扯和攻击,最终导致可怕的伤害。

在面对这个复杂而又自由的网络社会时,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加理性的去看待每一个人,每一个事。因为,你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给别人造成伤害甚至因此丢失性命。

 当然,也有一些积极正面的例子:2015年7月8日,从曾经的“袁姗姗滚出娱乐圈”到现在的马甲线女神,袁姗姗受邀登上全球最大演讲平台,分享自己的励志经历和切身感悟。从全民被黑,到马甲线女神,袁姗姗在骂声中爬起来,首度回应网络暴力,与公众一起探讨“网络暴力”的危害性!“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像我一样,主动从逆境中走出来,这个世界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关心的事做,需要我们关心的人去爱……” 整个演讲中,袁姗姗不卑不亢,态度平和又自信,金句频出,引得观众爆发七次掌声。

 作为网络语言暴力的承受者,她以一种更加坚强理性的姿态面对众人,不因他人的过错去惩罚自己,而是坚定的用尽办法走出逆境,重获新生。这样的魄力的精神值得每一个人学习。

 但是,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有这样的心力和幸运,因此,我们能做的就是多一些思考和理性,少一些盲从和冲动。因为,谁都不能确定,自己是否会是下一个受害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