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书还书
2021-11-13 本文已影响0人
泥鳅不溜秋
上个世纪90年代,大英图书馆要从伦敦的旧馆搬迁到圣潘克拉斯新馆去。
要知道,这座图书馆是世界上最大的学术图书馆之一,藏书有1300多万册。
如此庞大的工程量,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据估算大约需要花费350万英镑。
新楼刚刚建成,大英图书馆并没有这么多的储蓄金了,眼看着雨季就要到了,如果再不搬,损失就会更大。
正当馆长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位年轻的图书管理员找到了他,并对他说:
“我有办法,而且只要给我150万英镑就可以了。”
第二天,报纸上刊登出了这样一条消息:
“自即日起,大英图书馆免费、无限量向广大市民开放借阅,但因图书馆迁址,请借阅者把书还到指定新馆......”
就这样,大英图书馆在短短一两个月的时间内,就完成了90%的图书搬迁工作。
剩余图书的人工搬迁费用,连150万英镑的零头都没有用完,就把这项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完成了。
当“搬书”这条路行不通时,就转换成“借书、还书”的思维模式。
老馆借,新馆还,就在这“一借一还”中,不仅让大英图书馆得到了全民认可,也让这位年轻的图书管理员一跃成为了百万富翁。
《易经》中有一句话:“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当一件事情想不通,一条路走不通的时候,就让思维转个弯,换个角度看待问题。
当你跳脱出自己固有的思维框架,懂得“变”的时候,一切烦恼自然也就“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