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8日--周四--愉悦和不爽

2021-01-03  本文已影响0人  53掌柜

今天读梁宁的产品思维课,愉悦和不爽。

一个产品经理最开始需要了解的是用户的情绪,因为用户不会用专业的眼光分层次的来解读自己使用的产品,用户在使用产品的时候只能表达自己使用产品的情绪。

所以梁宁的产品思维课从情绪开始。

说到情绪,就需要有一个定义,所有的人类和动物一样,都有一个底层的情绪在,一般我们称之为生物性情绪。

由以下几个组成:愉悦、不爽、愤怒和恐惧。

这篇主要解读愉悦和不爽。

什么是愉悦,简单来说就是满足。

给愉悦举例:

你饿了,吃饱是满足,就会愉悦;

读喜欢的书,精神上满足,也是愉悦;

被别人看到、认可、接纳,存在感被满足,也是愉悦。

下面说不爽。不爽的反义词就是爽,那什么是爽呢?

其实大的愉悦就叫做爽,很久没满足的需求忽然被满足,是爽。

俄罗斯方块,你摞了很高一列,就等一个四格的长条,越等越危险,越等越焦灼,突然,长条下来了,一下子,四行消掉了,这种感觉叫爽。

还需要重点提示的一点就是,满足就愉悦,不满足就不爽,而且爽会成瘾。

那么知道了爽和愉悦的作用之后,我们应该怎么应用呢?

举两个有意思的例子,这个例子挺大的,但是也很典型。

A、2015年,除夕一晚,微信红包的用户量达到1.04亿人。

摇一摇,摇红包的互动,一亿人摇了100亿次。送出微信红包1.2亿个,基本上人人有奖。

B、2016年春节,支付宝发出了82万多张敬业福。

集齐五福的有多79万,

大概2000万用户参与抢支付宝红包,爽的人不到4%,不爽的人大于96%。

支付宝有钱任性,花了5个亿,让96%的人不爽。

可能大家觉得爽不爽不是那么重要,满足需求就行。

但是我们再继续深究一下,就能够发现愉悦和不爽的力量。

大家都知道乔布斯为了苹果的发布会,修改PPT上百次。

乔布斯改来改去,朝同事发脾气,不是因为他要追求卓越,而是不改到让他满足,他就不爽。他因为极度不爽、不能忍才不停地改来改去。

我们都知道天才的1万小时理论。

问题来了,一个人为什么会在一件事上花一万小时呢?

有些人是不得已。

但是多半人,是在深入体验中,找到了满足,找到了愉悦感。

持续的满足和愉悦,才能撑一个人持续的投入一万小时。

所以,你吸收谁的营养,你就变成谁。

你靠什么满足你,你就会成为谁的样子。

什么东西能够持续满足你,什么能够永远让你不爽,这可能就是我们的命运。

2020年6月18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