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折磨是不体面的——读尼采《偶像的黄昏:如何用锤子哲思》(五)

2024-06-07  本文已影响0人  小洛与鞋带

面对自己的行为不要怯懦!别事后厌弃自己的行为!——良心折磨是不体面的。

                ——《格言与箭》第十条

“面对自己的行为不要怯懦!”尼采在这里强调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行为和选择,怯懦是对自我意识和责任的逃避。重要的是采取行动,承担责任和行为的后果,正如在电车难题这样的思想实验中,问题不在于你将道岔扳到哪一面,而是你基于理性和现实境况做出了选择,因为如果面对道德困境无所作为就是怯懦。

尼采的这种观点可以追溯到他的“超人”理念。“超人”代表着个体的自我超越和自我完善,是对传统道德观念的一种超越和解放。个体要成为“超人”,就必须勇敢地面对自己的行为和选择,不因外界的评判或压力而退缩。这种勇敢面对的态度是尼采哲学中的一个重要特征,体现对于个体自由和责任的强调。

第二部分“别事后厌弃自己的行为”是对首句的加强。厌弃或后悔是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的消极表现,或者源于传统道德观念的束缚,外界的评判、压力,或者源于对自身欲望和意志的怀疑。在尼采看来,个体的行为应该建立在自己真正的欲望和意志之上,一旦建立就应该勇敢地决断和行动,内在的自我怀疑和外在世界的规范、限制都应该坚决地摒弃和排除。

“良心折磨是不体面的”是对前面两句话的惊人断喝。“良心”免不了让我们想到海德格尔的“良知”,它不是我们对道德过错的心理反应,而就是此在(我们)理解自己的存在方式,揭示自己真相的方式。“有良知”就是选择成为最本真的自我,“良心折磨”就是主动放弃那种选择,将此在自身变成“无我”。

我们直面自己的行为,因为良知的呼唤是本己的揭示,不是潜移默化、不动声色,而是突如其来、电光火石,一下就让此在从日常的生活中惊醒过来,将他激回自身,否则此在根本上无法摆脱常人的常识,即无法摆脱大家都无任何问题加以揭示的意见。克尔凯郭尔说,我们有一天突然决定信上帝,需要纵身一跃。真正的选择就是这种绝对的选择,生死攸关的选择,选择是种冒险,冒险就会产生收益或损失,而躺平的话两者都不会产生。当我们选择行动时,看起来好像是在选择具体的对象和手段,实现具体的目的,但事实上我们在选择整个人生,选择我们的生命、存在方式,这样的选择必须靠决断。

必须从生存论意义上理解“良心折磨是不体面的”这句话,这种不体面不是道德意义上的羞怯、自我怀疑,而是仿佛提供给此在的陌生的声音,良知并不告诉我们任何真理和行为规范,它只让我们面对自己的能在,可能性,否认这点才是“不体面的”。

因此这句格言所启动的思维活动就是让我们认识到决断和良知,认识到人类存在的本质在于成为自己的存在,而不是简单地作为客观存在的一部分存在于世界之中。

决断表明:①人不是被动地存在于世界之中,而是通过自我决定和自我投入,成为自己存在的主体。这种存在的存在性意味着个体对于自己的存在方式负有责任,需要通过自我决断和选择来塑造自己的存在。②人的存在意义并不是预先确定的,而是由我们通过自我决断和选择所赋予的,我们需要通过对自己存在的意义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存在方式和生活目标。③决断涉及到对于传统价值观念和社会期望的质疑和反思,我们必须学会摆脱传统的道德约束和社会期望,勇敢地追求自己内心真正的欲望和意志。这种自我决断和选择不仅是对于存在的真实性和独特性的承认,也是对于个体自由意志的彰显和实现。

良知不仅是对自我行为和选择的认知,而且是我们对自己在世界中的存在和意义的领悟。良知超越了简单的道德规范,涉及到我们与世界的关系以及对自我存在的理解。只有通过良知的觉醒和领悟,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责任,从而实现对自我行为的认知和反思。

“面对自己的行为不要怯懦!别事后厌弃自己的行为!”提醒我们人类理性具有的普遍性和绝对性,我们根据康德的理性法则来行动,不受到外部的感官刺激或欲望冲动的影响,因为纯粹理性是“绝对命令”。“良心折磨是不体面的”表明既然我们意识到了个体的自律和责任意识,坚信应该根据理性法则来行动,就没有良心折磨的理由,因为良知就是真理,就是存在。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