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故事想法读书

多少人都吃过不会沟通的亏?学会这4条秘诀,人脉自动来

2019-03-03  本文已影响16人  职心眼儿

文 / 董小琳

--我有很严重的社交恐惧症。

你说什么?

一个天天在网上和陌生人聊天、写文章、回评论的人,竟然说自己恐惧社交?

那天,当我把这句话扔到微信群的时候,一时间,四下安静,比发了“禁言指令”还管用。

估计那时,大家的心里,想的都是这句话。

而这,正是我恐惧症的根源:每次结束话题的,都是我!

我曾试着跟身边的沟通达人们学习,想找到她们一聊就几个小时的秘诀。

结果,除了多知道了张三李四家的事,也没学到什么技巧。

后来,我又找来一堆教沟通技巧的书。

一本本地看,记笔记,搭体系……写了不少,却疗效甚微。

就拿昨天来说,中午吃完饭,几个人聚在一起聊天。

A说:“前年体检大夫说我血压高,建议去复诊。可我后来再去看,都正常……”

我说:“血压高啊,我有一段也是。后来,我注意少吃咸的,就调整过来了。”

众人:……

什么情况?

明明我是出于好心,想告诉A怎么能避免血压高呀?怎么又成了“话题终结者”?!

也许,你也看过很多沟通类书籍。其内容无非是告诉我们:只要从对对方有利的角度说话,就能愉快地交流,让聊天继续。

可事实证明,即使我们真心为对方好,却仍聊不好一次天。

最近,我又看了一本书,叫《1分钟沟通课》。

没想到,这本书竟然彻底帮我解决了“话题终结者”的问题。

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高人气沟通达人、主持人,鱼住理英。

她通过总结自己多年的工作、生活经验,提炼出一套叫做“1分钟鱼住式沟通术”的方法。不仅能让读者用更短的时间,获得最多的信息。还能让我们在与他人沟通时,既不委屈自己,也不伤害别人。这本《1分钟沟通课》,讲的就是这个方法。

作者说:一个好的沟通者,不仅要会说,更要懂得听。

和主动开口相比,被动地听更简单,也更容易被人们默认跳过。

就像刚才的我。

同事A想说的是:上次体检被误诊。

而我回答的是:怎么防治高血压。

两件事完全不搭。

因此,当我强硬地把话题转移过来时,大家一时不知道该回应谁,干脆也就都不说话了。

那该怎么办呢?

3个步骤,助你学会倾听

之所以很多人不重视倾听,是因为我们习惯了不等对方说完,就匆忙得出自己的结论,然后说出自己的想法。

还说刚才我和A的那段对话,正常的对方应该是这样的:

“前年体检大夫说我血压高,建议去复诊。可我后来再去看,又都正常了。”

“那后来,你有没有不舒服的感觉呢?”

“偶尔会有一些头晕,但也都是一下就过去了。”

“那恐怕还是有些问题呢。咱们这个年纪,上有老下有小的,可得把自己照顾好了。”

“也是。过两天体检,我再问问大夫,看看平时能做点什么预防下。”

“其实,之前有一段我也是高血压。头晕得不行了。后来,平时注意少吃咸的,慢慢又调整好了。”

“这样啊,那我也开始注意调整下。”

……

这天,就这么愉快地聊下去了。

不妨与我之前的回答做个对比:

我听懂了对方想预防高血压的心理,然后跳过了中间的各种环节,直接给出了建议。

于是,把一片好心变成了尬聊。

因此,我们不难得出,倾听沟通的3个步骤——

第一步:听对方说完。

第二步:站在对方的角度,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三步:把话题转移到自己想说的主题上。

怎么样,下次在遇到闲聊,你要不要试试这神奇的3步法呢?

拉近彼此距离的闲聊法

刚才,我们说的是怎么把聊天延续下去。

其实真正的沟通高手,是能通过聊天拉近距离,培养人脉的。

还有这好事?没错。赶紧来看看理英大师是怎么说的吧。

作为电视台的主持人,原本不擅长闲聊的理英,遇到了经常与第一次见面的采访嘉宾做节目的困难。尤其在直播节目里,如果对方沉默,理英就要找到话题让节目不至于出现“空白期”。于是,她从多年的经验中,总结出了以下4条独门绝招。

第一,提前查阅 “时事+必胜话题”。

就算是沟通高手,即兴聊天也很难把控内容与节奏。

所以,提前做好准备,是成功的必备环节。

我们可以在聊天前,多关注一些大家都关心的时事热闻,或者是自己熟悉的,能调动起对方兴趣的工作内幕、独家消息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po出这些信息之后,一定要主动引导对方发言。

千万别让聊天,变成你一个人的消息发布会。

第二,按照正确的顺序提问。

你可以根据与对方的熟悉程度,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逐步深入地提问。

比如说,和对方第一次见面,就最好从“您所在的行业,这两年有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您怎么看进来汽油的价格波动?”这些问题开始。

既让对方有话可说,还不容易出现尴尬。

等你们越来越熟悉了,就可以将话题逐渐向私人方面转移。

“您在这个部门工作了多少年了?”

“您业余时间都喜欢做些什么呢?”

毕竟,这个话题是他擅长的,而且你在以一种“请教”的方式提出请求,所以当你把话题带到对方的兴趣爱好上时,对方会很容易和你攀谈起来。

第三,你的观点要符合“大众口味”。

“为什么女性一谈恋爱,就要给对方洗衣做饭?”

“为什么餐厅要用新手?做的饭那么难吃,还要收钱?”

……

如果社会中普遍认为,女性婚后要照顾对方,新手厨师需要锻炼机会的话,你的这些话往往会让对方不知道该怎么答,而冷场。

所以,在发表观点之前,最好想一想:社会的一般看法是什么。

从而防止出现尴尬的情况。

第四,记住上一次见面聊的内容。

如果你们是见过几次的老友,再找新的话题就比较困难了。

所以,继续上次见面的话题,是个不错的方法。

“你感冒好些了吗?”

“最近,你在哪里打高尔夫球?”

这样既可以让对方感觉很窝心,还能剩下很多找话题的精力。

所以,下次当你在见老朋友之前,不妨先回想下:上次见面我们都聊了点啥?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原来不会聊天是可以通过学习改善的。而并不是某些人与生俱来的天分。

要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一是要找到问题的根源,二是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三是要勤加练习,以及随时修正调整。

这样,我们就会离传说中的“沟通达人”越来越近啦!

与老人沟通,不要忘了他的自尊;

与男人沟通,不要忘了他的面子;

与女人沟通,不要忘了她的情绪;

与上级沟通,不要忘了他的尊严;

与年轻人沟通,不要忘了他的直接;

与儿童沟通,不要忘了他的天真……

最后,送给你一份本文干货导图,希望能够帮到你。

你又经历过哪些尴尬的聊天呢?

欢迎留言给我,我们继续讨论。

—END—

我是董小琳,一个用心写文的80后宝妈。

很高兴,能在这里与你相遇~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