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孤独者的诗
没有人能比我更能感觉到曼彻斯特的寒冷。
我住的地方离我想去的地方很远,可是我已经忘记那个地方在哪里了,所以我一直都在寻找回家的路。
海边的曼彻斯特《海边的曼彻斯特》是孤独者的吟唱,那漫无边际的孤独感就如同曼彻斯特凛冽的寒风,茕茕孑立。
生活刺骨的画面一段段出现在眼前,一种莫名的感伤扑面而来,如此的真切,如此的残酷。大概吧,这就是生活,有时候并不是所有不堪回首的过去都能够和解。我在被窝哭成了泪人。
电影开头出现的是李和哥哥,侄子之间的画面,打闹,嬉戏,不留一丝悲伤。紧接着,修水管,通马桶,扫雪,这是李的日常。生活如同迟暮的老者,沉默无言,魂不守舍。
扫雪电影就是一个生活真实的呈现,让我为之怜悯的有两处。
第一处是在酒吧暴力血腥的斗殴,酒是麻痹神经的良药,迷惘飘渺的眼神打量着周遭的一切,成年人的打架往往不需要过多的理由,李失声痛哭,他太压抑了,流血总是好的,最起码在那一瞬间他感受到了痛。
酒吧斗殴第二处是李在路口偶遇前妻,李变的浑身不适应,仿佛每句话都在说“对不起”“不,我要走了”。前妻用言语打发着尴尬的气氛,而李却了了几句结束,甚至连正眼都不敢看她,李知道她在失望中过的很“幸福”,哥哥葬礼上李不知道多少次回望妻子的脸颊,逃避而卑微。他不敢面对,不敢去回忆从前的伤痛。
李和妻子的对话假如可以选择遗忘,还不如不要在这个世上,就像李说的“I Can`t beat it”,我一遍一遍的回味,仿佛它适合我。
或许,生命就像一道门,打开的人活着,沉默的人死去,而每部电影都有一句经典的台词,死亡的人来来回回,活着的人像梦一样。
李因为疏忽酒醉一场大火葬送了自己的孩子,这一刻他的生命里已经没有了光,他的心已经死了。
拔枪自杀幸福就是有家庭的温暖,有亲人的陪伴,大火烧尽了生活的希望,妻子离开,朋友变成陌生人,流言蜚语弥漫在小镇里,李知道所有人都不可能原谅自己,甚至连自己都无法与过往和解。于是,他选择离开这悲伤的城市,去一个和过往没有交集的地方。但时间不介意过往,李的哥哥因突发疾病去死,李抛开工作,回到了曼彻斯特,对于他而言,哥哥是唯一的亲人。可是两个城市的距离来不及让两个人见上最后一面,沉默代替了亲人生离死别的痛楚。
大火烧尽了一切希望曼彻斯特的冬天,大风,雪积的很深。
命运常常对自己开玩笑,现在的李不得不面对无数过往的伤心事,哥哥的葬礼,侄儿后续的抚养问题以及周遭无数的琐事。
因为积雪的缘故,冬天的曼彻斯特不能安葬故者,需要等开春才能下葬,这使得曼彻斯特的冬日显得格外的长久,与哥哥温馨的记忆一段一段出现在画面里,而带不走的是那具冰冷的尸体。
去世的哥哥侄子不再是那个可爱的孩子,年少而不知所为,处在叛逆期的他,整日游离在生活的边缘,自娱自乐,打开冰箱,看着冻熟的鸡块,他想起了父亲,掩面痛哭的他跟此刻的李成为了故交。侄子的教育,抚养问题提上了日程,过往的痛苦和现实的逼迫感交织在一起,曼彻斯特是个悲伤的地方,李一刻也不愿停留,是离开还是留下,如何抉择?
父亲的尸骸像冻熟的鸡块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够选择逃避。李每天行走在这寒冷的地方,晚上是他最平静的时刻,他不需要面对所有的烦恼,麻痹的神经让他不需要去思考,喝酒,灰暗的灯光能够给予慰藉。
我想过很多种结局,人总是如此的“犯贱”,美好总会代替悲伤,最后我看到了.......一种田野和煦的阳光,平静安然。
曼彻斯特的傍晚是的,并不是所有过往都能够和解,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路,我能想象出那种不一样的气质,或许悲伤,或许开朗,亦或是冷漠。曼彻斯特干净祥和,白色的古堡,打鱼的渔民......还有和在冷风中自己哈出的暖暖气息。
挺好的。
我曾看见自己西装革履,背后没有汽笛,湿漉漉的空气清凉而真实,男人穿上西装总是格外的精神,那天是葬礼。挥手告别,没有必要和解,同样的,也没有必要逃避,生活本就是一场糟心的梦,亲人,恋人,朋友,同学,所有的交际织成一张爬满蜘蛛的网,密密麻麻,粘稠,爬动的黑色如潮。
生活本就是矛盾的,我选择后者,如果没有记错的话,结尾“他”笑的很好,那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