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水流深——美国沉潜之行

第二天,新旧之城。

2019-01-12  本文已影响0人  Vicky魏一

”行程+时间:纽约时间一月十一号,星期五。今天是来到美国的第一天,可能要去Statue of liberty以及NYC的其他景点。

补序:去了国贸大厦、华尔街以及自由女神像。

后序:今天去了好多地方,照了很多照片,文字叙述可能不太够,敬请谅解。


在下了飞机后,由于时间原因,我们错过了最后一班地铁。为了今夜能落脚,只能辗转与纽约街头。

地铁站 地铁车厢内疲惫的我们

在地铁与公交站几经波折,才到达旅馆。

匆匆忙忙的收拾完,已经是晚上凌晨三点,运气真的很好,从房间的窗户里看到了远处在夜幕中闪耀的帝国大厦。

夜幕中的帝国大厦

睡了短短三个多小时,马上就爬起来啦。

今天又是元气满满的一天哦!

美式早餐

快乐の早餐

街头采风

纽约街头的一隅

拿着咖啡走在NYC的街头,真的有一种融入这座城市的感觉。看着过往匆匆的行人,突然有一种熟悉的感觉,好像啊……这……是……北京的感觉!哈哈哈哈哈哈,开玩笑的。不过说起来,这里和北京也有很像的地方。比如:新旧交错

        今日感触:走在纽约街头,你可以看到摩天的附有玻璃幕墙的大厦,也可见路边伫立着颓圮的的附满涂鸦的危墙;你可以看到穿着时尚行色匆匆的上班族,也可以看到衣着破旧灰头土脸的城市人。宛若进入了时光隧道,光影斑驳中,闪回的不只是现代,还有未来与过去。这与在北京一样,二环内的勾心斗角与拔地而起的座座高楼;绛缟驳色的胡同与霓虹闪烁的街道;大前门的电车车轨与东直门的地铁阡陌。或许,文化就是这样,遒劲错节的古根上,有新叶破土而出,野蛮生长,用洒下的落叶,将根须深深埋在泥中。而那些历史的陈根,只能在淤泥中静静的腐败,有时见日。
街头采风 地铁站 地铁站

坐地铁前往国贸大厦。

ps:911发生地。

2001年,九月十一日,一个改变整个世界的日子。

关于911事件的细则不再赘述,本文仅对这个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与领会。

遇难的消防员 纪念墙前的一束花

人类的发展总与暴力联系在一起。无论是亚历山大东征,俾斯麦统一德国还是中国抗战的前前后后,似乎一个文明觉醒总是与惨烈的牺牲有关。

宗教狂热是这场悲剧的罪魁祸首,只是本人在宗教方面的了解还很欠缺,虽然有一定的想法,却无法以较为书面的文字翻译。

“we may never forgive”

事件纪念墙上如是说。

感悟:纽约的天真的很蓝,在新建的国贸大厦下面,双子塔的地基改建为两座陷入地下的喷泉。一双最蓝的眼睛将全世界的泪水汇在一起,黑色的眼眶上是无数受难者的姓名。

双子塔北塔地基 喷泉旁受难者的姓名 双子塔南塔地基
今天,已然不见那日的硝烟与狱火,新的国贸大厦也早已拔地而起。只是比起双子塔,新的大楼更高,也更美,有一种重生的美。看来在历史故根上,铭记与发展同样重要。
新的国贸大厦

结束了国贸的游览,前往wall street.

纽交所

途中路过了圣三一教堂,青铜制的布鲁克林雕像屹立在墓园中。

钢筋混凝土中突兀的一座哥特式教堂。

圣三一教堂 教堂背后的墓园

中午在wall street用了餐,subway的hot dog很一般,不太好吃。

用餐时间

市中心公园的阳光把纽约的风掰碎、揉化、丢在公园的草地上。有公园的地方就有鸽子,在这样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里,随处可见这样的小生灵在玻璃迷宫中滑行。这种关系真的很微妙,勾起我对于生物与环境的思考。

普遍的认知中,生物适应环境,适者生,逆者亡。而在人的介入之后,更多的因素加入了进来。在主观情绪,生存需要,审美需求等抽象无规律的因素的影响下,纽约成了鸽子的乐园。
肥鸽本鸽

结束了华尔街之旅的一行,迅速赶往今天旅行的重头戏––自由女神像。顶着凛冽的海风,我们从曼哈顿最南端坐船来到了岛上。

第二天,新旧之城。

在短暂的参观后离开。

再见,Miss freedom.

在回来的路上,看到了海上壮美的日落

海上日落

在阵阵海风中,有了这次旅行的第二首诗。

海蓝见鲸
回响于里外,
徜徉于南北,
徘徊于西东,
穿梭于时空,
她对我唱着,
海洋之歌,
平静而安详,
依旧在寻找着,
我的爱。
从贝壳中传来的,
海洋之歌,
不再平静祥和,
依旧在找寻,

我的爱。

[陌生的街]鸽子的幽冥,希伯来人如此称呼傍晚的开始。

这句话是对纽约黄昏的完美写照。

曼哈顿的傍晚

晚安,纽约,今天的你,让我学到很多。

皇后区的傍晚

                                                    入住red lion酒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