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若水 如水包容
“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北京香港发生的蝗虫闹剧,武汉的禁止外来民工子女等等,都是因为没有一颗如水的包容之心导致的。
包容,兼收并蓄也。汉书有言:“上不宽大包容臣下,则不能居圣位。”任何事物都可以有先后、作用、地位上的差异,但他们都无法离开包容。
牛顿之所以可以被誉为伟人,就是因为他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包容就是一种融会贯通的过程。中国虽然是一个手机大国,然而手机的关键部件芯片,却仍需长期进口。2016年仅前十个月,芯片进口额就耗费进口原油价格的两倍多。补“芯”,成为了国家走好创新路的关键,它离不开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技术更迭,更离不开融会贯通,兼收并蓄的包容,更离不开包容性的战略规划。不管是华为五年研发麒麟,还是小米推出可大规模量产的中高端芯片,我们都可以看到,为包容国外先进技术所做出的一次又一次的提升和飞跃。创新,需要包容。
曾经的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就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划地外界,唯我独尊,正是阻止文明发展的藩篱。也是因为闭塞的明清的教训,促使他网罗着各界精英人才,无论保守抑或激进,无论旧学抑或新学,无论饱受诟病抑或驰名千里,无不云集北大,因此民主自由的风气才逐渐形成。治学,需要包容。
包容是丰富性的保证。2015年河南郑州市拆除仅存的最后一座报刊亭,使不少市民心痛不已。有人这么形容报刊亭:一间小店,三十平方;报纸杂志,精神食粮;充电充值,问路闲侃;清晨迎客,星夜收摊……在许多市民们的心中,它是人情味儿的象征。城市的物质发展固然不可停歇,但与文化本应相互包容,相辅相成。一个城市如何硬化,如何电化,如何绿化,如何科技化,倘若缺少文化,城市,就如同一个外观美丽的空礼盒,又有什么精神、内涵、灵魂可言?文化,需要包容。
包容,也是为人处事的道德准则。徐峥因《泰囧》成为热门人物,在一次采访中因提及周立波“技术草率”立马遭受周的低俗回应:“小弟弟,你扮猪时挺聪明的,怎么一做人就开傻了呢?请你先把辈分搞清楚,再把人做像了。”周的偏激回应,自然也受到网友的斥责。此时,包容心又去哪儿了呢?很多时候,包容就是一个悬崖勒马的转折点。当人与人,心与心之间发生冲突时,一句包容,总会化解许多冲动和愤怒。当事物由暴乱转向理智发展的时候,很多不必要的损失也会因此避免。英国诗人约翰·多恩在《紧急时刻的祷告》中,有这样一段话:“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如果海水冲掉一块,欧洲就减小,如同一个海岬失掉一角,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领地失掉一块,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损失。”所以,人心更需要包容。
包容如水,如水包容;人人如水,若水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