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篱谷历史有意思散文

史海蛩音|一代霸主的凄凉结局

2019-04-08  本文已影响28人  老都

齐桓公(?--公元前643年),春秋时期齐国第15位国君,姜太公第12代孙。

齐桓公的一生,可谓经历曲折、成就辉煌。先由鲍叔牙死命保全,得以躲过劫难;后由管仲辅佐,成就霸业,皆赖其识人用人之明。遗憾的是,他于晚年之际,老朽昏聩,不听管仲临终前让他近君子、远小人的忠言,仍然重用佞臣易牙和竖刁,致使落得不得善终的可悲下场。

齐桓公在垂暮之年为易牙、竖刁所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的身体出现了问题。关于他的病,很多人会与“扁鹊”联系起来,原因是《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里有记载: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入朝见,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谓左右曰:“医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为功。”后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血脉,不治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不悦。后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肠胃间,不治将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不悦。后五日,扁鹊复见,望见桓侯而退走。桓侯使人问其故。扁鹊曰:“疾之居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在血脉,针石之所及也;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虽司命无柰之何。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后五日,桓侯体病,使人召扁鹊,扁鹊已逃去。——《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这是一个很大的偏误,这里所讲的齐桓侯并非春秋五霸的齐桓公,而是战国时期灭了蔡国的齐桓侯田午,由于其都在蔡地,故有称其为蔡桓公的。从年份上看,齐桓公卒于公元前643年,而扁鹊出生于公元前407年,足足差了236年。所以,我们读史万不可“闷着头”读。

桓公起先有三位夫人,分别是王姬、徐姬、蔡姬,她们均未给桓公生下一儿半女,王、徐相继病死,蔡姬回了蔡国。此后,桓公又聘了六位如夫人,这六位很给力,各生一子。第一位长卫姬,生公子无亏;第二位少卫姬,生公子元;第三位郑姬,生公子昭;第四位葛赢,生公子潘;第五位密姬,生公子商人;第六位宋华子,生公子雍。其他妾媵虽有子,却不列其中。人丁如此兴旺,对于姜家霸业的传承本是件好事,可由于桓公的昏聩,却最终给自身带来了巨大的不幸。

无亏本为嫡长子,加上嬖臣易牙、竖刁与长卫姬相善,在他们的建议下,无亏毫无悬念地被立嗣,若保持这种状态,也便相安无事了。可桓公却头脑发热,凭个人喜好,又改立公子昭为太子。这一下就点了“火药桶”了,造成了五子相争。卫公子开方与公子潘相善,获知桓公改立太子,便也想拥公子潘上位。公子商人平素里好收买人心,颇得拥趸,外仗其母密姬受宠,亦生觊觎之心。除公子雍自知出生微贱不参与其中外,五公子各树党羽,明争暗斗。

桓公衰耄昏惰,被小人蒙蔽耳目,不听忠言,五子各促其母求太子位,桓公含含糊糊,不置可否,使得事态恶化。便在这局面混乱中,桓公病倒了,此时,其身边已无鲍叔牙、管仲等贤臣,易牙与竖刁收起平素里谄媚的嘴脸,原形毕露,悬牌宫门,假传桓公之命,上写:寡人有怔忡之疾,恶闻人声,不论群臣子姓,一概不许入宫。着寺刁紧守宫门,雍巫率领宫甲巡逻。一应国政,俱俟寡人病痊日奏闻。自此,易牙、竖刁把住宫门,只留公子无亏住长卫姬宫中,其他公子均不容入宫见桓公。三日后,逐出桓公左右侍卫及仆从,将宫门封闭,并在寝室周围筑三丈高墙,彻底与外隔绝。

桓公卧床,起身不得,呼唤左右,竟无一人答应,于凄凉中忽听得重物坠落之声,须臾,有人推窗而入,桓公望去,见是贱妾晏蛾儿。桓公向其索要吃食,晏蛾摇头道:“无处觅得。”索热水,晏蛾再摇头:“无处觅得。”桓公长叹道:“罢了!”稍停问:“把守如此严密,你是如何进来的?”晏蛾回:“妾曾受大王一幸之恩,是以不顾性命,逾墙而至,为给大王您送终。”桓公此刻才想起管仲的忠言,无奈,悔之晚矣。他对晏蛾说:“我有宠妾六人,子十余人,却只有你来送终,愧平日里不曾对你好。”晏蛾浅笑不语。桓公自愧无颜去见先祖,以袂遮面而终。晏蛾以头触柱而亡。

可叹一代春秋霸主,到头来却落得如此凄凉的光景。可敬一介羸羸弱女,却有着如此可歌可泣的朴实情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