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简道

困难面前,不求怜悯

2020-07-04  本文已影响0人  猴得住

无论如何困难,不可求人怜悯!

——柏拉图

柏拉图的著作《苏格拉底之死》不仅向我们展示了苏格拉底的部分思想,同时也体现了柏拉图的部分观念。柏拉图出生于公元前427年5月7日,来自一个名门贵族的家庭,因为其体貌特征,被人们称之为柏拉图,意思是肩宽或者额头宽。20岁时跟着苏格拉底学习,苏格拉底死后柏拉图离开雅典,在埃及、意大利和西西里岛等地游学12年。纵观柏拉图的一生,他曾遇到过很多困难和挫折,但他从来没有低头放弃。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他描写苏格拉底的著作《苏格拉底》中看出。

在柏拉图的笔下,苏格拉底是一位能够影响西方哲学发展的人物,但是他没有留下任何著作,他的思想与观念基本上是由他的两个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记载成书。所以,要了解真实的苏格拉底和其思想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反过来,我们可以从记载他的著作中了解著作者的思想理念,比如《苏格拉底之死》的作者柏拉图。

据柏拉图记载公元399年4月的一天,希腊501名普通民众组成雅典法庭,以“创立新神,放弃旧神”的名义判处苏格拉底死刑。面对死亡,苏格拉底依然坚持着自己的思想,每天和前来看望自己的学生和朋友探讨哲学问题。

其实,审判者并非一定要置苏格拉底于死地,只要他表示悔过,不再传播自己的思想,审判者就可以放其生路。当然,苏格拉底也知道如何逃避死亡,只要自己“闭嘴”,就可以逃避死亡,对于审判者来说这是智慧的表现。而苏格拉底并没有这样做,在法庭上他依然不屈不挠,冒天下之大不韪,坚持自己的立场、宣扬自己的思想,从而激怒了审判者。即使在喝毒药之前,苏格拉底还镇定地洗了澡,给妻儿留下遗言,坚定地离去。

苏格拉底是柏拉图最崇拜的老师,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柏拉图的思想。面对死亡,为了追求心中的正义,苏格拉底没有祈求怜悯,没有求饶,柏拉图对于这一做法是十分认可并崇拜的。

面对死亡都应该祈求怜悯,那么对于困难来说,我们更不应该祈求怜悯。不管在生活还是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些困难也许可以通过努力解决,也许一时半会我们通过自己无法解决,让自己陷入困境。不管怎样,我们都不可以祈求他人或者他物的怜悯,怜悯等于低头,如果你向对方低头,就等于向困难低头,也等于放弃了你心中的正气,久而久之,你会变成一个可怜又可悲、喜欢依赖别人的人。

古罗马哲学家绪儒斯说:“乞求怜悯的事业不会是堂堂正正的事业。”如同总是依靠他人的怜悯来做事业,那么这就不完全是你的事业,你在事业伙伴面前总会低人一等。德国元首纳粹党党魁希特勒曾说:“怜悯是一种原罪。怜悯弱者是违背自然的事。”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中,出现困难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运用自己的力量解决困难是人类发展的主方向。面对困难,如果你总是祈求怜悯,是一种人性罪,这种罪过的惩罚就是让你失去自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