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子雯|学院持钻福利社点赞专用专题陪伴营·隋唐五代

12/11玄奘法师

2022-12-23  本文已影响0人  微笑如三月

提起玄奘法师,大概多数人印象里都是《西游记》当中那个谨小慎微心慈面善吃斋念佛一心只想着求取真经,但遇事又冥顽不灵昏庸顽固是非不分的老和尚形象。

其实历史上真正的玄奘法师和《西游记》中所描写的唐僧是差别很大的,历史上的玄奘法师历经千难万阻到印度取经学习,其价值、意义是多方面的。其中最突出的是他为弘扬佛学、佛教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弘扬宗教文化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一个美好的博大精深的宗教对于一个民族来讲,是这个民族文化繁荣的标志,一个民族文化繁荣和兴盛应该也包括宗教的繁荣和兴盛。

玄奘,俗姓陈,本名祎,河南省偃师人,是我的老乡。他出生于隋文帝开皇二十年,也就是公元600年。他的曾祖、祖父都是官僚,到了他父亲这一代便潜心儒学不再做官了。

玄奘少时因为家贫跟着他的二哥长捷法师住在洛阳净土寺学习佛经。隋炀帝大业末年,兵乱饥荒,他和二哥便前往长安,后又和多名僧人一起前往成都,在那里讲经布道,三五年间已经究通诸部,声誉大著。

公元624年玄奘离开成都沿江东下参学,公元627年再到长安,很快就穷尽各家学说,受到各方称赞,声誉满京城。名声在外,在玄奘却觉得多年来在各地讲经及见闻异说不一,于是便决定去往佛教圣地印度求法取经。

那时出国之禁很严,他虽多次表请赴印,但都未得到许可,只能做好准备一直等待着。

公元629年,因北方连遭灾荒,朝廷准许道俗四出就食,他便乘机西行。先到兰州,在那里讲学,当时有西域的僧侣听过他的讲学之后便将他求法的事向各地宣传。

玄奘继续前行到达瓜州,从此只身冒险,过了玉门关外五烽。后历经千辛万苦离开高昌,过职耆尼、屈支等国,越凌山到达素叶城,又经过西域十国,越过大雪山,到了邻接北印的迦毕试国。他从此东行,进入北印度境内,从某种意义上说,玄奘取经是偷渡出去的,每到一个关卡都心惊胆战,有时也会被捉住,要送回去。

这一路上的艰辛不是常人所能忍受的,可以说是“九死一生”。他遇到了无数的灾难,比如通过沙漠、遇到野兽、强盗洗劫等等,其实这一点倒是和《西游记》中的九九八十一难相符,只不过是把社会的艰难险阻幻化成了妖魔鬼怪的阻拦。

到了印度后,玄奘在公元631年进入了那烂陀寺,拜当时已经年过百岁的高僧戒贤为师,在那里潜心学习了五年。

五年之后,他已经是一个饱学之士了,但他还是打算继续留在印度学习。他辞别了戒贤,周游五印,到个处拜访名僧。最后又回到了烂陀寺,参加了云遮大会,就是各地僧侣在一起辩论的大会,共75天,由戒日王主持,42岁的玄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成为印度人人敬仰的高僧。

之后,他便启程回国了,后又历经三年,终于回到了长安。从公元627年出去,到645年回来,共在外19年。这19年,即是留学、游学,也是探险、交流,多重的文化意义是说不尽的,当时长安的老百姓对他夹道欢迎,盛况空前。

回到洛阳后,玄奘又受到了唐太宗的接见,唐太宗对他非常欣赏,跟他长谈,给他了个很高的官位,想让他从政。可是玄奘断然拒绝了,他九死一生取经回来的目的不是为了要换一个荣华富贵的地位,而是要译经,把他取回来的经书翻译出来。

此后,从公元646年到669年逝世,这十九年中玄奘把所有精力和心血全部都放在了翻译佛经上。这19年里他一共翻译了1335卷佛教经典。他所翻译的一千多卷经文,到今天看来还是佛教经典当中最优秀的,不仅意义阐明得清楚,而且文字通顺。

玄奘的这次出行,不仅对佛教有着重大意义,对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沟通也产生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他在西域各地为中土大唐赢得了荣誉,受到了人们的敬仰。

他的这种追求真理、坚韧不拔、勇往直前、战胜困难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尊敬,更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所以我们更要永远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化巨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