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圆为谁明丨月明千万家
夕阳远远地从侧面照耀着一栋农舍,农舍斑驳的墙壁染上一层淡红的色彩。门洞右侧墙根下蹲着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大的背靠着墙壁,脸色红润,胸前挂着用麻绳串起的一块脸盘大小的月饼,月饼垂在胸前时下端有几个月牙儿般交错的缺口。小的蹲在大的面前,矮上一个头,一双小眼睛瞪得溜圆,整个身体保持着前出的姿态,全神贯注望着大的,像一只随时准备扑击的小狮子。
大的昂着头,只在用手拿起月饼扭头咬上一口时才用眼角的余光扫一眼面前的小东西,神似一头傲慢的大水牛。他又一次拿起月饼送到嘴边,小东西的眼睛发出明晃晃的光跟随着月饼移上来。他将月饼咬在嘴上不动,终于瞪了一眼小东西,却发现这小东西的眼睛死死盯着的是月饼,仿佛在月饼上生了根。他不禁得意一笑,故意咬下一大口津津有味地吃着,心里想道“馋死你”。
月饼放下来时在胸口晃荡,小东西的脑袋也跟着晃荡,他看到月饼停下来时,小东西又不动了。他不禁在心里笑出了声。他又仰起头,庭院坝子上的竹林中,一群麻雀叽叽喳喳在枝梢间跳来跳去,更前上方是湛蓝的天空。天空上有个暗白色的圆盘,不仔细看不容易看到。他出神地望着它,全然忘记了下方也有一双眼睛在盯着他胸前的“圆盘”。
夕阳越来越斜,“圆盘”里似乎有无数只手在小的眼里挥舞,他忽地伸出手握紧了它们,身体一探一缩,嘴巴开合间已在缺口旁边留下了一个新的缺口,立马松开手狼吞虎咽起来,整套流程比狮子还利落。
大的只觉得脖子上一紧一松,和鱼儿探钩没什么两样,他本能地伸出两只手去抓拉,人也一下子站起来。抓起来一看,小东西嘴巴还在鼓动着,这次圆溜溜的眼睛是在盯着自己。再低头看看胸前,“圆盘”显然又少了一块。
“妈拉个巴子”,他怒不可遏,万万没想到这小东西真敢动口。“啪!”他一耳光扇了上去,小的一屁股跌到地上,捂着脸“呜哇”一声哭了出来。他扒开这个吃了豹子胆的小家伙护脸的爪子,用一只手捏着那两个可恶的小腮帮子,往那被迫张开的嘴里瞅去,除了还能在舌头上看见一星半点白芝麻外就是口水了…
那是一个遥远的童年故事。
那会儿在孩子们的眼里,八月中秋那月儿是真圆,那月光是真亮,咬一口月饼,看一眼月亮,感觉整个儿被圆圆的月亮关注着,被明亮的月光宠爱着,幸福感油然而生。
大人们日子再紧巴也会在中秋来临之际给娃儿们买些儿月饼。月饼当然越大越好,大月饼才经得住吃,耐得了啃,填得饱肚子,才能把欢快留得更长、更久。
大月饼一时半会咬不完,所以就用根纳鞋底的细麻绳穿起来挂在脖子上,方便孩儿们慢慢咬。但如同圆月也会下山一样,月饼也有吃完的时候,小点的孩子禁不住嘴馋往往十五的月饼十六就吃完了,大点的孩子想必经验充足些,心里有了些尺度,往往留得更久一些。
于是,过了十六,月饼没有了的又总会羡慕还有的,还有的又轻易不会分给没有的,但不免招摇过市。没有了怎么办?盯着看胸前还挂着的呗!实际上小家伙们还不懂得欲望膨胀的可怕,以至于低估了那股原始野蛮的力量,原本是绝对没敢想去抢的,居然还抢到了嘴里,挨揍也委实不冤枉。若是长大了还这样,就不是挨揍那么简单了。
大的只顾着得意,看哪,我有你没有吧,想吃吧,想吃也不给你吃。这大的也还不懂引诱也是一种罪过,也会赔本,还不懂鱼儿咬饵的时候连钩也会一起咬,遇上大鱼儿连杆子甚至把人也给你拉扯下去。
八月中秋又到了眼前。
多少年了,多么遥远了,我胸前没有挂月饼了,我的孩子更是从来没有在胸前挂过月饼。
圆圆的月亮又将高高挂在夜空,我不禁想起那个小家伙。要是时光能够倒流,我定会把月饼掰一半给他。记得那天他哭着走了之后,我又看了一会蓝天上那个喑白色的圆盘,发现那是白天的月亮,大人们常说吃饼赏月,月亮看着每一个人,我就想不应该只是我吃饼赏月,也应该有他的份。后来面对那晚的明月,总想起他圆溜溜的眼睛,那块被他咬过的月饼我居然吃得没什么滋味。
八月十五,在更遥远的时候,在唐诗宋词盛行的时候,那还是个诗情画意的节日,我忽然有了些期待,像孩提时一样盼着十五的圆月快点来临,再一次照亮千家万户,急是急不得的,不如先诵诗一首:
中秋对月
唐代 · 曹松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三五: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