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动机与目标》之如何避免拖延

2019-06-21  本文已影响0人  顾浅舟

上次我们一起了解了自制力的真相是,自制力像肌肉一样可以被锻炼和培养。但过度使用,则会被用尽。如果想要长时间保持较强自制力,可以在自制力用尽之前休息一小会儿。另外一个颠覆我们关于制定目标的观念是:制定具体而又困难得合理的目标更能够激励我们做出更好的成果。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不同理解目标的方式,会带来什么不同的效果。
在这里,大家可以翻看这本书的第九页,测一测自己到底更习惯以什么样的方式来理解自己的行为。
如果你倾向于用“是什么”来理解自己的行为,那么也就意味着你习惯于用具体的细节来理解行为。
如果你倾向于用“为什么”来理解自己的行为,那么这意味着你习惯于赋予行动意义,来激发动力。
听起来是不是特别绕口难懂啊,没关系,举个例子你就知道了。
当你打扫室内卫生的时候,如果你觉得这么做是“为了保持室内卫生”,那么你更侧重于用“为什么”来理解自己的行为。
如果你觉得打扫卫生仅仅意味着拿起吸尘器,在家里一圈圈推一遍,那么你就更侧重于用“是什么”来理解自己的行为。
但是,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两种方式没有好坏之分,只是个人倾向问题。但是这个倾向,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完成自己的目标。
当我们在做一件困难、生疏、复杂或是需要很多时间学习的事情,用“是什么”来思考,就非常有帮助。
学过骑自行车的人都知道,第一次学习的时候,一定要特别注意身体的平衡,不仅双手要好好的掌控住方向,而且双脚也要不停地踩下脚踏板。这个时候,你会关注骑车是自己身体的每一个动作,而很难分神去想自己为什么要学骑自行车。
在学习如何骑自行车的时候,我们使用的就是“是什么”思维,来理解自己的行为,这样会让我们更快学会。但是如果你在学习的时候,关注的是如何让自己骑车的姿势更潇洒,那等待着你的,肯定是从自行车上摔下来。
也就是说,当我们处理有难度的事情时,用单纯而具体的“是什么”思考方式比深远而抽象的“为什么”来得更简单有效。
与之相反的是,当我们做一件事经验丰富了,事情变得容易了,我们便开始用“为什么”来看待问题。
当你需要加班1个小时的时候,如果你用“是什么”来思维,你只会觉得加班实在是太辛苦了,完全不想做,以至于可能收拾东西就回家了,根本不想加班。如果换一种思维方式,用“为什么”来看待加班这个事情,我们就可以告诉自己,加班可以让自己明天的工作更加从容,可以让自己赚更多的钱,可以为自己的成长添砖加瓦。反正不过是一个小时,回家了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要做,不如多投资自己,这么一想,就觉得加班好像也还不错,说不定就会兴致勃勃地开始工作。
一旦我们用“为什么”来思考,将重点放在意义和目的上,我们在做熟悉的事情时,便有了更多的动力。
拿阅读这件事来说,你可以先认真决定需要阅读哪一本书,读这一本书有什么好处和意义,用“为什么”思维来让自己更有阅读的动力。
决定了要阅读哪一本书之后,就坚定决心,用“是什么”来思考,确定自己阅读的时间地点和每天的任务量,将计划指定的具体且又困难得合理,来让自己不断突破阅读极限。
你也可以将自己需要阅读的书进行归类,比较容易阅读,但是“无用”的书,可以用“为什么”来思考。那些专业书籍,又是大部头的,就用“是什么”思维来思考。
简单来说,我们可以根据目标的熟悉程度和复杂程度来选择使用“是什么”和“为什么”思维。
另外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地方是,当人们制定近期计划的时候,更乐意用“是什么”来思考;制定远期计划的时候,更乐意用“为什么”来思考。
如果你曾经试着做过年计划的话,你将计划再翻看出来可能会发现一个特点。
你可能制定过这样的计划:一年之后月入2万。尽管现在的工资只有三四千。
你可能还制定过这样的计划:一年阅读100本书。尽管你很少读书。
2017年年初制定的宏伟计划,到了快结束的时候翻看出来,却发现,工资变成了六千,一年只读了10本书,离计划差了十万八千里。
之前我们说过,这并不是我们没有自制力,而是我们用错了方法,我们用“为什么”思维,去计划不熟悉的、复杂的需要很多努力才能完成的任务。
说完了远期计划,我们来看看近期计划。
朋友邀请你去美国旅游,这个朋友经常去美国旅游,可以帮你办理一些不熟悉的手续,还能带你去美国最好玩的地方。时间就在三天之后,旅行为期一周,让你考虑一下去不去。这个时候,你可能会想,我去美国之后,孩子怎么办?老板那里怎么请假?工作怎么安排?要收拾什么东西?要不要提前学习一下英语?去了要买什么东西?怎么带回来?
七想八想,觉得实在是太麻烦,这个“觉得太麻烦”,就是用的是什么思维。这是什么思维,导致了作者拒绝了朋友的邀请。
看到朋友从美国带回来的东西,听到朋友说的在美国的见闻,顿时又后悔万分。
当我们用“是什么”的思维来考虑近期的计划时,就会非常容易错过身边难得的机会。
然而,如果我们用“是什么”来思考未来的计划,用“为什么”来思考近期的计划,事情就会变得大不一样。
“是什么”思维会让我们专注于任务完成的步骤和细节,尤其是对于那些有困难的,陌生又复杂的任务更加有效,这可以帮助我们有效避免拖延,从而完成任务。
“为什么”思维则会让我们面对近期计划的时候,更有动力,更专注于自己能够得到的回报,因而更能克服困难,提升自己的自制力和毅力。
两种思维方式各有千秋,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将它应用在我们的目标管理中。
其实,人生很简单,只要转换一种思维方式,便可以迎来辉煌灿烂;人生也很复杂,有的人很快可以转变思维,而有的人终其一生都不愿换个角度看看世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