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的一份觉察
周六,果果休息在家。
周六,豆豆也休息在家。
周六,小玉米更是要在家里了。
三个孩子与我这个妈妈齐聚一堂,欢乐温馨的时刻是有的。
但能够检视我自己的,还是孩子们那些不如我意的表现。
比如,吃完饭我总是希望豆豆能够自动的收拾桌子,但结果是豆豆一吃完饭就钻进自己的房间,反锁上门。
每次去澡堂洗漱时,我希望豆豆能把洗发水,毛巾,梳子之类的收拾到洗澡专用的桶里提着,但每次也都落空。
昨天晚上,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对豆豆说:“你收拾一下洗澡用品装在那个小桶里,收拾完了,你提着。因为我,果果,还有你弟弟三个人的衣服较多,而且再加上一个你弟弟用的洗澡桶。我要拿的东西太多,所以那盛洗澡用品的小桶你提着。”
当我发完这些指令之后,去卧室收拾衣服,回到客厅,看见豆豆手里只拎着自己的一包衣服。我就问:“我让你收拾的洗澡桶呢?”
豆豆冲我嚷道:“你什么时候让我收拾的,我怎么不知道。”
听到这样的回应,我真想用比她更高的声音冲她喊:“你耳聋了,我说的那么清晰,你没听到啊,这么大个人啦,这点小事还要叫,不该自觉去干的吗?”但我及时闭上了张开的嘴。
嘴巴是管住了,但伤心还是有一点的。
装作平静的样子跟她说:“你把果果带着吧,我电动车里的电剩不多了。”果果听我让姐姐带着她,急忙去门口换鞋,一边换一边喊:“姐,你等着我。”豆豆又冲果果嚷道:“你快点,不然我先走了。”
听着豆豆的话,心里又多了一分不舒服,但还是死死地守住了界限。
到了噪堂,小玉米洗澡桶里的水装满之后,果果一下子跳了进去。看见这一慕的那个当下,我什么也没说。我试图把小玉米拉在水龙头下冲,但他不肯。我只好放手。过了一会儿,觉得果果泡得差不多了,就跟她说:“果果,你泡好了,是吗?你会让弟弟泡一下吗?”果果蹲在桶里一动不动地说:“不行,我还不想出来。”我说:“你在我洗完头发时,会出来的是吗?”
还没等我说完,豆豆一手捏住果果的后脖子,一手捏着果果的肩膀嚷道:“你给我出来。”
看到这样的画面,我还是守住了界限,一言不发。
一会豆豆说:“我洗好了,我先出去了。
我说:“好,你先出去吧。”但我没说:“穿好衣服,别先走,等会儿把果果带着。”嘴巴虽没说,但潜意识里却希望她能这么做。事实是,等我们到了更衣室。早已没了豆豆踪迹。
刹那间忆起自从豆豆上初中以来,每逢豆豆周六或周日在家,我对豆豆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你只要好好写作业就行,其它事情不用你管。”那时,总觉得这也不用她做,那也不用她管,好像自己是个不期待回报的伟大母亲。
事实是,豆豆刚满15周岁,内心里就急着把她当“大人”看待了。这样一来就希望她能主动地帮自己分担这个,分担那个。然而却记了自己从没有让她参与家务,更没在她面前示过弱,让她觉察到自己虽是妈妈,但也需要她的关心。基于此,我的对豆豆怀有的那份,她主动分担家务的希望落空,是不是活该呢?
还有,我自己有能力去承担这一切呀,为什么非要豆豆来帮我分担呢?
应老师不是说了吗?最好的教育是身教,我自己没有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一切,反而先要孩子来承担,是何道理呢?
想到此已出了澡堂,放好换下来的衣服,把小玉米抱到前面的小孩专用的小座上。胳膊上挎着盛洗发水之类的小桶,骑上电动车,后面坐着果果,她手上提着小玉米的绿色洗澡桶。
一边骑车一边跟果果说:“妈妈看见了酒店上的橙色灯光,你看见了什么?”
“我看见了大树,我看见了垃圾袋桶。”果果说。
“我看见了白色轿车,我看见了很多人。”我紧跟着说。
“我看见了所有。”果果说。
一时语塞惊讶于果果的表达,缓了一下说:“果果,你小到能看见垃圾桶,大到看见所有,你的观察力太棒了。”
快到家时电动车果然没电了,只好下车推着走,有点口渴,不声不响推着电动车住前走。
果果开口了:“妈妈,我们电动车没电也挺好,又有了一个锻炼身体的机会。”
心中一惊:“多乐观的孩子呀!”随即回应到:“还真得感谢姐姐和电动车给我们创造了这样的机会。”
今天早上果果和豆豆又在闹,果果说姐姐掐了她。豆豆说:“你胡说,我没有。”
“你撒谎。”果果指着豆豆喊道。
想起出现在昨晚噪堂里的画面,我提醒豆豆说:“反思一下你和果果的交往方式。”
话音刚落,觉察到真正应该反思的是我这个妈妈,遂有了以上的文字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