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打卡6-4 你又重名了(2)
高中时,王景云叫王磊,取光明磊落之意。
高一时,景云对名叫水孟莹的女生记忆犹新,课下时经常有事没事地提到人家,一起玩的同学以为景云喜欢人家,“不就是和你一起自我介绍嘛!”
殊不知景云是感叹人家名字的独特。
由于学校的疏忽,学生在没有教材的情况下,老师提前讲的新课,主任上物理课时,翻着教材,说:“你们把书翻到……啊!你们没教材。”
反应过来的主任,还不充补刀。
课下好友李英找到了孟莹,“莹莹,你看,我住校出行不那么方便,你帮我去书店看看,有没有高三教材卖?”
孟莹自己也要买,就把这事应了下来,只是再上课时,又多了几个想买教材的。
孟莹去书店问“有没有教材”,店家说“有,但不打折”,从上初中起,孟莹回家的路上,街两边各开一家书店,买书买练习册,都打折。
孟莹能明显看出书上标注的价钱,是高于以往教材的,所以孟莹没明确说“不买,说‘回去问问同学’。”
买书的事确定后,李英开始统计买教材的人数,参与的人多了,班主任自然就听到风信了。
班主任对孟莹说:“你把教材取到后,到站点等我,我坐校车把它的带到学校。”最后班主任又特地说了句,“水孟莹,以后这事你少掺和。”
工作后,孟莹明白了班主任的良苦用心。
孟莹骑到学校到班后,发现买书的痕迹荡然无存,若不是看到桌上放着的教材,孟莹真以为时间静止了。
坐在后排的景云,听到了同学对孟莹的编排,称“她吃了回扣”。
没过几天,上物理课没教材的同学又来找孟莹了,或者说别的班,想用教材又没人出头的,托人找孟莹。
孟莹知道不能再找班主任,帮忙拿书了,她得想想办法。
孟莹说:“买书可以,但一本书要2毛的运输费,就买四十本。”
孟莹又去问冬天一起包车,上下学的秋玥,孟莹说:“我给你八块钱,加上你坐线车的钱,打车帮我把教材带到学校,行吗?”
孟莹在讲桌上记谁买时,景云过来订了六本,孟莹就责怪起了景云,说“他反应慢,说他多花钱”。
孟莹不知道的是她与秋玥说的话,被景云听到了,他不想孟莹有挫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