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总结《乡愁》、《记承天寺夜游》
昨天听的是九年级的一篇课文《乡愁》。
这首诗歌我虽然没有教过,但是因为学习时印象深刻,所以依然记忆犹新。
因为我去的有点晚,所以导入没有到,当我去的时候,已经讲到品析诗句了。教师通过让学生齐读,自由读让学生品读出诗歌的重章叠句和叠词的妙用。再次朗读时,让学生观察其中表示时间的词语,这些词语中蕴含着不同的感情,从母子情——夫妻情——生死情——爱国情,从思亲到思国。接着引导学生去关注诗歌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七八年级的学习,已经能了解意象的含义,所以老师让学生去回忆学过诗歌中所含有的意象。引导学生用这些意向描述诗歌中所带来的画面,这样的题是紧跟中考题型的中考题型中的描述画面题。
第三部分教师要对诗歌的情感进行分析,让学生诗歌中所表达的感情。此时老师再次引入对诗歌背景的介绍,当然还有诗人余光中对祖国的感情。后来又通过小组自由读学生,按要求读和教师范读再次感悟诗人的情感。
我觉得这节公开课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就是在读中去品味诗歌的,因为诗歌本身就要通过朗读,来表达感情。老师设计不同的读:在读中去品析诗句,在读中去分析情感,在读中去赏析意象。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我们听了八年级老师所讲的苏轼的《记承天天寺夜游记》。整节课共分为情境导入、朗读感韵味、译读通文意、再读文章,整体感知和合作探究分析文本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情境导入,直接引入作者及介绍,在这里老师让学生来介绍作者,同时还进行了题目的解析并出示了课程目标,并让全班同学共同齐读了课时目标。
第二部分为朗读感韵味,在这部分中先让学生听录音泛读,然后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读,同时教师要提醒学生要朗读时要注意断句。断句还要进行声断和气不断,提醒学生注意停顿,语速稍慢一些,语调要有抑扬,陈述句要用平调,疑问句要用升调,同时有的音节还要拉长一点(比如,念、盖),但还对重点字音进行了提示(比如说藻荇交横)。
第三,部分教师让学生通读文艺结合刻下注释翻译课文。
第四部分,为在读文意,整体感知。学生要从文中找出叙事的相关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还有做了什么事情。接着请同学们按叙事写景议论抒情,把本文分成三层,并理清文章的结构。在这一部分教师结合讲述在黑板上做了板书。
第五部分为合作探究分析文本。教师设置了三个点:明事、析景和悟情。
第一点,教师给学生出示了三个问题使人为什么会夜游承天寺?二是月色入户表现了怎样的情怀?三是欣然又说明了?遂、亦两字又说明了什么?
第二点教师提出了两个问题:作者与怀民相与不予中庭看到怎样的景色?作者是如何描写景色?第二个问题要重点从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的角度去赏析作者写月色的精妙之处。这一段也是老师讲述的重点,在讲述修辞手法时,学生要明白月光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为竹柏影也,这样的一个比喻。在写作手法中学生要明白诗人没有直接写月下的景色,而是通过侧面描写来写月色的,这就是他的精妙之处。
第三点是悟情,教师结合了诗人所处的背景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面对如此月色美景作者发出怎样的感叹?结合背景理解闲人的内涵?闲人二次表现了怎样的情感?面对如此美景月作者发出怎样的感叹,从原文中可以找出答案。闲人的内涵,就要结合诗人所处的背景来分析。通过背景,我们可以知道张怀民和苏轼,同样是壮志难酬忿懑落寞,他们是自嘲自解,但是他们在面对这样的境界时,并没有生出失望失落,而是用月和竹柏来象征诗人的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所以反映出诗人的豁达乐观。
文章在进行小结时,老师由诗及人, 谈到我们在面对挫折时应该有的态度,从而将本文的达到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