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针对不同对象提问——学会独立思考(一)
导言
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虽然秋叶老师将《学会独立思考·学习篇》的目标群体定义为学生,但是我认为这本书中传达的“建立批判性思维、学会自学、学会自省、学会自控”的标准不仅适用于学生,也适用于职场人士。因为经历了填鸭式中学教育的我们,经历了大规模流水线大学教育的我们,对很多知识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知而不行”、“知而不识”。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和谣言,比如关于“微信点赞要扣钱”、“转基因食品致癌”、“高锰钢水壶致癌”等文章经常会刷爆我们的朋友圈。其实只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在权威网站查阅资料,谣言就会不攻自破。但我们已经习惯了人云亦云,听信所谓的砖家学者,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独立思考?
做一个好的提问者,是学会独立思考、建立批判性思维的第一步。只有提出好问题,才能有效沟通。一个愚蠢的问题不仅耽误回答者的时间,还会得到让人失望的答案,而有质量的问题会引发回答者回答的欲望。
针对不同的提问对象,有不同的提问方式。根据提问对象,可以将问题分为以下四类:请教专业性问题、与名人互动、专家访谈、向朋友提问。
如何针对不同对象提问.png一 如何提出一个好问题
1. 注重礼仪
礼仪不仅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外在素质的表现,也是体现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礼多人不怪。在请教之前,可以用“请问”、“打扰了”开头,用“谢谢您”、“您的回答对我非常有帮助”结尾。针对职业访谈等与导师互动几个小时的答疑,可以在事后写一封感谢信,详述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2. 交代信息
在需要别人对你有些帮助或指导的时候,首先要进行自我介绍,要尽可能把自己的信息(学习背景、公司背景、行业背景、行业发展、自己目前想法和以后的想法)描述给导师,导师才能够很立体的去看到你面临的一个问题。其次要明确问题,说明大环境,提供针对性的问题情景。你自己提供的信息越多,导师能够帮到你的也就越多,因为导师可能会从你的文字里面看到其他方面的内容。很多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要因人而异,甚至是因事因时因地而异。越是具体的问题,越可以得到一个针对性的回答。一个宽泛的问题,往往只能得到一个让人失望的答案。
我在2016年1月参加了古典老师新精英梦想热身的活动,新精英给参与的小伙伴们提供了两次免费的微信群职业生涯咨询师答疑。
在第一次答疑的过程中,很多小伙伴问题比较空洞,比如:
“如何提高工作中的思考力?”
“职场中最需要维护的关系有哪些?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要如何维护?”
“职场中的晋升之路有哪些?这些路径中有哪些共通之处,晋升中最为重要的核心是什么?如何培养?”
在李洋导师对“什么样的问题才是好问题”进行解答后,小伙伴们在第二次答疑时的问题含金量有了质的飞跃,好的问题比如:
“毕业之后在三线城市从事银行工作,银行大多数是重复性的工作,并不是我喜欢,在我的价值观里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成长,如果一个工作给自己带不了成长,我就会去思考寻找成长的机会。所以,在去年在工作之余做了很多的尝试:
1.坚持跑步,获得过三次半马奖牌,觉得跑步给我带来很多的东西;
2.坚持早起看书,每天6点前起来看书学习,我觉得自己还算自律;
3.学习新精英的职业规划网课,完成作业,对于自己的职业认识清晰了很多;
4.坚持写作,每天坚持写总结感悟,并且开了个人的微信公众号,也发布过十几篇文章,目前还在积累阶段;
5.积极参与新精英、读书会的线上交流平台,也链接了很多很牛的人,学习到很多东西;同时自己也开始尝试学习微信运营;当然尝试的事情还有很多。
这是对2015年的一些总结。2016年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定位,也就是想要重新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2015年我不断尝试过很多的事情,2016我希望自己深入某一个领域,然后找到和这个领域相关的工作;目前我比较想进入互联网行业,但是我现在的最大的问题是对于“有什么”感觉还是很迷茫,也就对行业认识不够,虽然之前也有做过行业调研,但是感觉还是不是很清晰,所以希望老师给一些关于如何去更加深入了解一个行业和职业的建议。其次结合自己的优势,老师对我的职业规划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ps:我现在是在三线城市工作,但是我很想去深圳工作,所以对我来说不仅是换工作,还是换城市,这种风险其实更大,老师对于这种情况有什么建议吗,觉得需要注意什么?”
“老师好。女,26岁,23岁时国内前十学校硕士毕业,五线城市央企工作3年,技术岗,岗位与所学专业匹配。由于公司行业地位是由于其垄断而形成的,在公司专业技能上的成长很容易遇到天花板。比如我们公司一些做技术的能人,工作十年内都会到瓶颈期。想在职位或收入上往上一步,更多的是需要人脉、家庭背景等因素。如果跳槽,也很难跳出系统外,带编制的几乎只招应届生(国家层面人才引进除外),全国同岗位待遇相差不大,所以这么多年来除非在外面生意做的非常好,几乎很少有辞职的。但是,现在行业改革呼声强烈,发展前景、工作量与收入成长完全不匹配,周围很多人都过着一眼望得到头的生活,工作积极性不高。周围60%同事每天打酱油吃吃喝喝,或许他们年轻时也努力过,但是现在看不到希望,人生早就没有追求,无力改变现状。自己与外界带“正能量”的交流主要以线上为主。比如读书会(写读书笔记和手帐相关文章)、新精英、微信兴趣群分享等,三线城市也没什么线下读书、分享活动。企业内部最重要的一是生产,二是宣传(撰写新闻稿、社会形象维护、内部培训师等)。我自己也不准备换行业和工作,打算一是考取各种行业证书和评行业内人才专家,二是业余运营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分享读书笔记和手帐构建类文章,以后或许走公司内部培训师类或者自媒体运营的路线。面对自己的行业情况和想法,我该如何做职业规划,并在哪些方面加强?”
3. 做好功课
不深入的问题在百度中就可以找到答案,既浪费了导师的时间,也不符合提问者的期望。在提问时要避免成为“伸手党”。当导师发现你真的是经过自己的努力后却仍然无解时,自然更愿意去帮助你。
比如,学校里面经常会有学弟学妹问关于读研的问题:
“考研有哪几门课程啊?是什么时候考试?”
“我们专业的硕士二级学科有哪几个方向啊?主要是做什么的?”
“导师是做哪一方面研究的啊?具体是什么?”
“读研有什么用啊?要不要读研?”
这些问题,只要你留心去考研论坛或者学院介绍里搜索,都可以找到非常详细的答案。
如果你是这样问:
“我读研后想去广州某公司从事某某方面的工作,我在网上了解到A导师的研究领域是某某方面,B导师的研究领域是某某方面,这两方面有什么区别,哪一个与我想从事的工作更相关?两位导师在广州有相应的项目吗?可不可以内部推荐去广州的该公司?两位导师实验室毕业的学长学姐有去该公司工作的吗?”
“我一直对本专业(具体)非常有兴趣,想去某某公司从事设计或研发工作。但是我了解到我们专业考研竞争很激烈,一些学长学姐认为既然本科就可以去该公司从事设计,为什么要读研后再去?是读研期间的经历更有用还是先踏入职场,从干中学?在该行业,读研后工作选择面会不会更大?起点会不会更高?”
4. 确定对象
术业有专攻,每一位回答着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找对目标,才能事半功倍。比如,你想了解哪所学校、哪个学院的考研情况,就应该去问在该处读研的学长学姐;想了解哪个公司、哪个岗位的工作强度,就应该去问在该岗位工作的学长学姐。一些同学逮住工作的学长学姐问考研的事情,逮住考研的学长学姐问找工作的事情,如何能得到合理的答案了?
二 如何请教专业性问题
向导师请教专业性提问的目的绝不是为了轻而易举地获得答案,而是为了逐步培养自己的专业思考能力,去形成自己分析专业问题、解决专业问题的思路,了解专业知识背后的逻辑。
爱提问并不能说明你在思考,也许说明你有依赖性。但是你曾主动思考过,并能提出一个有深度的问题,这样的提问对培养你的思考能力会非常有价值。
提问时应该让导师从问题中感受到你的好奇心、勤奋和主动,而非应付、懒惰和无能。
1. 明确问题——问自己
(1)我的疑惑是什么?我期待的结果是什么?
(2)问题具体吗?
(3)问题能否拆分成更具体的小问题来逐个深入请教?
(4)针对小问题,可以通过上专业论坛、看专业书籍、问同学来解决吗?
(5)在寻求答案过程中我的疑问解决了吗?如果还有疑问,需要请教老师的是什么?
2. 了解导师——问对象
(1)导师的学术背景和专业方向是什么?能回答我的问题吗?
(2)导师的联系方式是什么?他经常用什么方式与学生互动?
(3)导师对学生的态度如何?谦虚、外向、热情还是相反?
(4)导师的值班时间是什么?到哪里可以查到?
(5)导师是否和你熟悉,若不熟悉,用什么样的方式介绍自己呢?
3. 提问方式——问方式
用什么样的方式询问可以有效地达到自己的目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提问方式也日趋多样化,下面是几种提问方式的对比情况。
提问方式对比.PNG三 如何与名人互动
互联网给了我们可以和名人近距离交流的机会,请教问题可以通过邮件、微博、facebook、知乎等方式。一般牛人的微博、博客、文章里面会提供联系方式。而通过他的微博和博客,我们也可以了解到他的经历、喜好、在线时间、讲座时间等,在提问题的时候“投其所好”。
在微博里提问时,可以注意一些小技巧。比如让名人的微博成为微博文案里面自然的一部分,参加微话题互动等。如果你能让你的微博真实转发超过30次,名人往往会因为惊讶你微博的能量而过来看看,被反复转发也会提高被名人看到的概率。
四 如何向专家进行访谈提问
在学校邀请一名院士或者是知名学者来讲座、书店组织的知名作家见面会上,你可能有机会与一位专业领域的权威人士面对面交流,这样的场合非常难得,在互动时务必要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对于向专家提问,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准备:
1. 提前预约
采用邮件或者是电话的方式提前预约专家的日程安排,准备一份采访大纲,说明你想要讨论的内容以及所花的时间(控制在45分钟以内)。
如果专家爽约或者迟到,要表示充分理解,争取下次合作的机会。但是你必须提前到场,还可以做一些准备工作。
如果没有征得对方同意和认可,不得录音录像,不得擅自把双方未经确认的内容在公开渠道发表。
2. 做好功课
在访谈前,了解要沟通的主题相关知识,要对不同的学术观点、媒体观点、名人观点有所了解,并能由浅入深和专家进行交流,并对该领域谈下自己的看法。
(1)多用开放式问题激活谈话,不要太多封闭式问题阻碍思维。
封闭式问题的常用词汇:能不能、对吗、是不是、会不会、可不可以、多久、多少等,像对错判断或多项选择题,回答只需要一两个词。
比如:
“针对理工科专业的大学生,是应该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还是多参加社团活动接触社会?”
这就是一个封闭式式问题。
如果你问:
“针对理工科专业的大学生,您认为大学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读大学应该怎样读?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哪些技能?有哪些途径?”
这就是一个开放式问题。
开放式问题就像主观题,需要专家阐述观点并解释说明。如果该问题是专家擅长的领域,还可以展开来回答。
单纯地使用封闭式问题,会导致谈话枯燥,可以采用组合提问的方式,在用一个封闭式提问确定专家的态度后,加一个开放式提问缓和氛围。比如:
“针对部分理工科专业的大学生重社团活动轻专业技能的观点,我们想知道您是赞同还是反对?能说说您的理由吗?”
3. 提前预测
很多同学见了专家,最大的收获可能是和专家合影,满足一下小小的虚荣心,但是从专家这里学到了什么?我们要充分利用专家这个资源,通过好的开场让访谈进入观点碰撞,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而不是将沟通停留在表面。
对于专家的倾向和态度,可以提前做一些预判,分析一下他可能的回答,针对不同的回答准备不同的话题。
还是回到大学应该如何读的话题,假如专家的答案是“支持将过多时间投入到社团活动”,你可以考虑问:
“很多同学在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是听从父母的安排,或者是追随热门专业,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这个专业,他们认为,参加社团活动可以多接触不同专业、不同背景的同学,第一个是可以减少对新领域的认知偏差,第二是可以扩大圈子,锻炼社交能力,第三是可以发展兴趣爱好,为日后转行或者跨专业考研做准备。您认为针对这样的同学,在参加社团活动时,如何发现自己的优势,并注重培养自己的哪些能力?”
反过来如果专家的态度是“支持将过多时间投入到专业学习”,你可以问:
“我们知道,对于理工科专业,很多课程都配置有实验课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让他们通过实验来更深入的理解专业理论的探索方法。那么针对理工科专业的学习,您认为应当如何将学和做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
将问题一环扣一环,就可以让讨论变得深入。
五 如何向朋友提问
1. 尊重隐私
生活中的很多沟通都是发生在朋友之间,这个“朋友”可以包括死党、普通朋友、同事、偶遇的陌生人等。在沟通中,就会涉及到请求帮助、征询意见等提问环节。死党之间说话可能比较随意,但是没那么熟悉的人在沟通交流的时候就需要把握好度,尤其是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比如:
“你和你男/女朋友是怎么认识的啊?你男/女朋友在哪工作?家里是干嘛的?”
“你下班后一般在干嘛啊?”
“你一般买什么价位的护肤品啊?我最近都不知道用什么。”
以上对话如果发生在死党之间,是情感交流,可是发生在一般朋友之间,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反感,尤其是你认为你们俩“熟悉”而对方不苟同的情况下。
比较好的方式可以是这样说:
“我想扩大一下自己交际圈,寻找能与我一直走下去的结婚对象,你周围的情侣都是在哪里认识的啊?是参加活动认识的吗?还是同学关系?我理想的对象是***条件,你们周围有合适的帮我留意一下~”
“我下班后有整块的时间都不知道干什么好,方不方便建议下有什么好玩的事情可以做?”
“我最近觉得皮肤好干燥,之前用的护肤品不适合我,你有没有什么产品可以跟我安利一下~”
这样提问,别人不仅能分享自己经历,也可以分享他人的经历和在网上看到的信息,也避免了打听隐私的风险。
2. 减轻负能量
有的同学在遭受挫折后,喜欢反反复复向周围的人宣泄负能量,寻求安慰。比如:
“分手后就真的没有感觉了吗?”
“这门课太难了,我完全学不进去!”
“我怎么这么差劲,一个好offer都没有!找个好工作就这么难吗?”
他们习惯了把别人当作“垃圾桶”,常常抱怨自己的不开心或者是鸡毛蒜皮引发的小情绪。谁都不喜欢靠近一个浑身充满负能量、喜欢消耗他人的人。在沟通的时候,减轻负能量,多给自己正面的心理暗示,向上吧,少年!
3. 主动思考
作为一个社团和职场新人,在接到任务时,往往还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于是会抛出一连串的问题给分配任务的人。比如:
“这份报告是交给谁?什么时候交?资料找谁提供?”
像这样的问题,会让分配任务的人觉得:新人果然是麻烦,什么都要指点,要不是我实在脱不开身,还不如我亲自干好了。进社团和入职的第一天就应该留心观察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做有心人,大家都喜欢和有心人合作。如果你有这样的积累,你的提问可能是这样的:
“学长,过去我们的报告是5月底交给实验室的王老师,这次还是这个时间点交给王老师吗?资料还是找这个甲方吗?我4月底前把初稿写出来,你帮我看看有什么问题和遗漏的内容,好吗?”
4. 控制情绪
团队协作的分工不是很明确,有一部分工作经常需要替他人分担,组织者也不理会,只要有人把活干了就可以,有的人就会发牢骚,比如:
“凭什么就让我干这些?”
这是团队协作中总面对的问题。首先,要看组织者是针对整个团队还是个人。如果是针对团队,要学会拒绝、学会说不。刚开始会比较困难,可以从小事情入手,慢慢到大事情,多说几次。如果组织者在其他方面也是如此,可以考虑一下是不是其他的方面。如果只是针对你,那么就需要反思是什么原因。是自己很好说话,还是工作效率高?如果是因为自己工作效率高,导致大家已经习惯了你会帮别人分担,那就需要反思如何摆脱这种局面。比如,可以说不,或者做错几次。如果组织者只是对你这样,那可能是组织者只对你的工作比较放心,并且默认他们把工作都交给你做。
好的提问不妨说:
“队长,我们这边还有好多人没有安排,他们不知道怎么帮忙,你能不能告诉他们怎么做,可以更快地完成项目,保证进度?”
5. 回馈他人
在大学里有的同学平时不努力,考前想借助别人的学习成果让自己快速过关,找班上的学霸借笔记,占用学霸的时间问小白问题。比如:
“你的笔记能借我复印一下吗?”
“老师上课讲的题目你有抄吗?跟我讲讲?”
人与人之间的友谊,都是“公平交换”。自己有水平,有“公平交换”的价值,才能吸引别人。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有来有往才行。
不妨这样说:
“这次考试得靠你的笔记救急了,能借你的笔记给我复印一下吗?晚上我请你吃大餐。”
“谢谢你的耐心讲解,我最近看了秋叶大叔的《不要等到毕业以后》,特别有启发,考试结束了送给你,我们一起讨论!”
6. 注意场合
有的同学总是在很严肃的场合提出没有节操的问题,让有的女同学都不好意思和他交往了。比如:
“学长,哪个专业美女比较多?”
这样的问题,最好的方法是不要公开问!注意场合!
结语
小伙伴们可以根据书中的例子,自己设置场景,看看有没有更好的提问方式,多加练习,才能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如何针用不同的方式提问——学会独立思考(二)
如何成为高段位的学习者——学会独立思考(三)
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