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与“无穷”——思想大爆炸绪论
引言
沉淀了一年,终于打算写点什么。距离上一篇《带着虔诚,一身朴素》已经过去很久了,里面很多的话我现在回想起来都为之一颤,或许从那以后,我的思想开始进入正轨:从“思想危机”一开始,我就在拼命的寻找精神寄托,从那时起,我坚定了我的思想,我抓住“阳明心学”这颗稻草,潜心学习。
在“碎片化”的时代寻找绝对公平,我的答案是——书本。在这个高歌猛进的时代,看书这种慢生活变得越来越宝贵,当我焦躁不安,当我觉得我快被这个社会抛弃,当我想在不平等中缩短差距,我还是会坚决的看书,这种坚决是一种内心的使唤,这种坚决给我带来无比的安全感。
肯定会有这样的人:看了一本好书,有人会把感悟写在笔记本上,有的会把感悟告诉他人,有的则会自己写一本书,用自己的方式,一种自己的语言(或许是一种更符合现在社会的语言“转述”你曾经读到的感悟)。在接触王阳明前,也就是进入大学前,我在读稻盛和夫先生的《活法》,当时我对生活有些感悟,这种感悟给了我很多自信,在我读《活法》的过程中,我发现稻盛和夫先生的经营哲学是多么的博大精深,但同时我与先生的某些想法是那么的相似,这给了我自信,甚至是自负。
后来,我开始不局限《活法》中的哲学,我需要去寻找稻盛和夫先生哲学背后的哲学,最后我便找到了“阳明心学”。
“阳明心学”不是简单的“唯心主义”,他的存在我个人认为应该独立于“唯物”和“唯心”之上。“思想大爆炸”是我提出的一个想法,也是我对“阳明心学”的一个个人的解释。“思想大爆炸”的核心是“思想维度”,我用维度切割思想,思想分为不同的等级,而“零”和“无穷”是“思想维度”的最重要的两个维度,接下来,我想叙述“思想大爆炸”的整个逻辑。
从“心学”说起
“心学”的主要思想:心外无物;知行合一;致良知。
从“心外无物”开始,也许就有人把他简单的归类为纯粹的“唯心主义”,我想这是你不了解什么是“心学”,“心外无物”到底强调的是:你闭上眼睛,一切事物都不存在,还是你对外界事物的影响?
“心外无物”强调的就是你对外界事物的影响,而这个影响在郦波老师的《五百年来王阳明》中称为“价值”。
你对事物的价值,你自我的价值,当你看到的一切对你都没有价值的时候,你活着意义在哪里,人活着就是为了寻找价值,“心外无物”,心的外面也就是价值的外面,一切都是虚无。所以人活着的意义就是寻找价值,带着价值的心看待外物才有意义,那么如何寻找价值?
“知行合一”是寻找的方式,“知是行之始,始是知之成”,“知”和“行”在王阳明心中从来都不是分开的,知道了不做便是无用之学,做却没有理论的支撑也是徒劳,这类事便不可复制。
在《五百年来王阳明》中,郦波老师把“心外无物”理解为一个人的开始(一个人从出生来到这个世界的开始),把“知行合一”看做是人生道路上的过程(稻盛和夫先生把他叫做“磨炼心性”),那么人的一生有了开始,有了过程,那人的终极归宿是什么?
“致良知”是人生的终极归宿。个人认为“阳明心学”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提出了一整套成功的“秘籍”。“致良知”的本意是换来内心的良知。我个人理解是这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空无,与世不争,包容和谐的状态。王阳明提出:人人皆可做圣贤,就是表明人人皆可达到“致良知”,成为圣人,这就是人生的最终归宿。
当你把心学放在心中的时候,你的内心是多么的清澈?
心学之上
也许写到这里,我的感悟便结束了,但机缘巧合,我看到北大刘丰老师一个关于“高维智慧”的访谈,在一年以前,我就在思考:思维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我在一次《数学分析》课上,我的脑海中突然出现了“维度”两个字,我就想着用维度去“切割”思想,这对我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这也是我提出“思想大爆炸”的开始。从刘丰老师的话中,我听到了我一直在思索的一个问题——提升思想维度的意义。
在刘丰老师的《开启你的高维智慧》里谈到:人生活在三维空间里,不管做什么都会被“长宽高”限制,这种限制让人类不可能去探索高维空间,因为:低维实验验证不了高维实验。就像地上的蚂蚁(二维平面),他不管怎样都不可能看到三维世界是什么样子。
但是,这个世界一定不是只有三个维度,在书中谈到:宇宙有0到N维空间,而这里的N是趋于无穷大的。那么他们的关系是什么?
投影和投影源的关系:三维是四维的投影,四维是五维的投影,以此类推。
那么,我们再来看“心学”中的“致良知”,其实他就是一种高维智慧,我们更容易理解为什么拥有高维智慧的人活的很潇洒:我们遇到的问题都是三维空间产生的,你用三维智慧去解决三维问题会显得很棘手,但是如果你提升一个维度呢?提升到四维你看到你问题就会很开朗,就像蚂蚁在一个二维迷宫里面很难出来,如果它拥有三维空间,他一下就知道出口在哪里。如果你拥有高维智慧,在看待三维空间的时候,一切都是必然,因为你一眼便看透了结局。
拥有了思想维度的基础,你自然会迫切的知道怎么提升思想维度?
这里会讲到一个简单的数学:我们把外界因素定义为A,把内在因素定义为B,那么思想维度就是一个分式:A/B,前面提到,我们人的终极归归宿就是达到“致良知”,也就是高维智慧,这里的高维智慧是无穷大的维度,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达到无穷大?
要么你把A变得无穷大(通过肉体和外界的接触),但是这种方式非常困难,人生活在三维空间,用物理的条件很难在去提升一个维度(A很难从3到4到无穷)。既然A不行,我们就寻找第二种方式:让B趋于“零”。在这之前我们先仔细谈谈什么是B?
B是一种通过思考,冥想,打坐等方式达到一种提升心性的方式,在用儒家的话说这叫“内观”,我们的眼睛不再向外看,而是往回看,看见自己的内心,与自己的内心对话。那么为什么是这种方式?
因为在三维空间里,时间是常量,而在睡梦中,时间是有“弹性”的,也就是时间是变量(像你中午只睡了10分钟,但起来的时候好像感觉睡了很久),正是因为这个变量,在睡觉的时候,你的思维可以到达任意维度。而这最根本依据就是你的内心拥有外界的所有维度,你通过“内观”的方式,不断地找到那个“真我”,王阳明把这个过程叫做“存善去恶”。而不断找到真我的过程就是在不断压缩的过程,当你压缩到0维,也就是你的思想维度到达了无穷。
思想大爆炸-“心学”投影
终于,到了最后。基于前面我对“心学”和“高维智慧”的思索,我对伟大的阳明“心学”提出我自己的解释。
“自我”是我活着的价值。
“自我”是我很早提出的,我觉得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坚持自我,都应该有自己的看法,自我的前一个过程叫“思想博弈”,当一个事情抛到你的面前,你会思索:这个事我到底喜不喜欢,到底该不该做,你的内心在挣扎。而在一次又一次的挣扎后,你变驯服了你的内心,这便是“自我”:当面对一个困难时,你可以很快的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自己喜欢什么,到底该不该做,如果做,应该怎么做。因为“自我”,我得到的很多的便利,我解决了很多我认为很复杂的事。
但是,但我刚上大学的时候,我发现“自我”突然不适合我了,我不断的坚持“自我”,我渐渐的发现它在吞噬我,我的“自我”仿佛变成了“自负”,这就是我的“思想危机”,人心惟危。我拼命的寻找我的“出路”,我应该秉持怎样的思想,直到看了《王阳明全集》,我渐渐地发现我的“自我”其实没有错,但是这并不是我的终点,也就是说:我一直坚持的最终目的到底是什么?
终于,我想到了“无我”,“无我”就是最高维度,也就是“自我”过后需要到达另一个维度。
“自我”就像一个罩在我心中的一个袋子,他拼命的压缩,压得我的心喘不过气来,终于,我想到了“释放”,当我被压缩到0的时候,也就是我变成无穷大的时候,而这个过程就是“释放”的过程,这就是我对“知行合一”的解释。
后记
我是心学信徒,心学给我带来了“安全感”。
每一本书都是恰到好处,每一本书都给我带来了思想的碰撞,我强调做事的价值,但我更强调“自我”的价值,当我惶恐不安,当我人心惟危,闭眼,用冥想开启高维智慧。
这只是开始,小小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