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心理读书

死亡故事

2022-02-10  本文已影响0人  snowy自然卷

死亡是死者才知道的事,活人只有猜测。

从古至今,历史上有许多关于死亡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诚然,对于能留下诗句的伟人,慷慨赴死,多是大义凛然的英勇之举,而非让人生畏的生命终结。但作为普通人,怕死才是正常的,就连古时的皇帝都要炼丹求药,只为长生不死,臣子跪拜皇上,也要喊陛下万岁万万岁,以昭示对皇上永生的祝愿。古人对死的称呼也是极其的考究,先逝,可谓死者已羽化登仙,薨则是对地位高的人去世的称呼,圆寂、涅磐是佛教中对僧尼去世的用语,同时卒、殁、不禄也都指死亡。

现代人对死亡虽没有如此之多考究的称呼,也没有了万岁的祝愿,但也有“长命百岁、寿比南山”的吉祥话。然而,百岁老人不常有,寿比南山更是绝不可能。于是人就将对生的留恋,对活的执着,寄托于另一种希望:人愿意相信,肉身无论是于炉中化作一缕青烟,还是在土里腐烂消亡,人的灵魂是不灭的,肉身只是一具躯壳,脱离了躯壳,灵魂必然去了某种栖息之所,也就是人会以另一种形式活着。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曾提出灵魂不灭论,希腊三贤之一的柏拉图认为灵魂来自理念,人死后灵魂会进入理念世界。现代的科学家们依据量子力学证明灵魂不死,他们认为人的意识是宇宙的组成部分,灵魂也是一种物质场,人类濒死是一种微观量子引力效应。这些理论无疑给生者带来莫大的安慰,也为很多艺术创作提供了无穷的灵感。

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告诉我们,人类最重要的能力是讲故事的能力。人愿意相信灵魂不灭,其实从古至今,无数的故事不断强化了这一观念。无论是佛教、道教还是基督教、天主教,都对往生之所进行了描述,在我国更是有许多经典著作对死后的世界着墨颇多,如《西游记》、《聊斋志异》等,西游记中更是有孙悟空在阎罗殿翻阅生死簿的情节,这其中隐含的逻辑表明人的寿数自有天定,凡人只能认命。于是,所有死亡都是命运的安排,死亡的方式更是老天这只看不见的手为每个人量身定做的。可见人不仅为那些自己掌控不了,且无知的事物找到了合理的解释,并编织了一个完美的故事。人只要相信这些死亡的故事,命运的童话,那么无论是生是死,无论顺境逆境都可以拍着胸脯安慰自己“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一切自有天意”于是便有了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心境。这故事中的智慧流传千年,不断被更新的故事滋养并继续绵延。这证明有时真相并不重要,故事才重要。因为毕竟没有死过的人会活过来告诉你死究竟意味着什么。对死亡的粉饰犹如为丑女化妆,奈何本身条件太差,涂脂抹粉这么久,效果仍差强人意,幸好见过真容的人早已会灵魂出窍,才有这无数未见真容的人仍心存希望的欣赏这朦胧美。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