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发生在山西太原的故事
婆婆与人通奸,反把这事赖到儿媳妇身上。这样的婆婆,可怕不可怕?
太原,即山西太原。一个历史悠久,故事很多的地方。今天要读的,是《聊斋志异》中的《太原狱》——一个婆婆祸害儿媳妇的故事。
《太原狱》故事梗概
话说太原有一对婆媳,俩人的丈夫都去世了,在家“相依为命”。
婆婆正当中年,媳妇则更为年轻。婆婆不守妇道,经常和村里的“无赖”混到一起。儿媳妇不喜欢婆婆这种行为,于是就在墙头门口阻止那些无赖。如此下来,婆婆就十分讨厌儿媳妇。
闹到不可开交后,婆婆想休了儿媳妇,于是找了个借口,便反咬媳妇一口,诬告儿媳妇与人通奸。
官员把儿媳妇抓起来问:“你可知奸夫是谁?”
儿媳妇当然知道,便说了那无赖的姓名,但也告诉官员:“通奸的不是我,是我婆婆。”
官员又把奸夫捉来。
当时恰好淄川人孙柳下担任临晋知县,视察案件时觉得此案疑点颇多,便决定重审。
既然婆婆和媳妇都不认自己是淫妇,而奸夫是确定的,那只要确认谁和他有感情就行了。
于是,孙柳下把三人提到堂中,拿出石头、锥子、刀子等刑具,告诉婆媳二人:“这无赖害了你们作为女人的名节,你们一定很痛恨他,现在我批准你们可以杀死他。”
婆婆和媳妇都不敢。
柳下挥说:“不怕,人死了我负责。”
于是,婆婆拿着小石头轻轻砸了无赖的小腿。
而儿媳妇呢?拿着刀子就往无赖身上捅——她早对这无赖恨之入骨了。
将一切看在眼里的孙柳下立刻就知道了,婆婆才是和无赖通奸的人,儿媳妇是无辜的。
于是,婆婆下狱,儿媳妇放还,无赖被打三十大板。案子了结。
关于《太原狱》的解读
小说中提到的孙柳下,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其名为孙宪元,山东淄川人,顺治十二年(1655)考中进士,后担任临晋知县,是一个很会办案的清官。
其实在《聊斋志异》中,还有一篇《珊瑚》也写的是婆媳关系紧张,婆婆残害儿媳妇的故事。
在这篇小说中,至少可以看出:
1.古代很多女子地位不高,婆媳关系非常敏感——当然,今天社会中也存在这样的情况。
2.坏人之所以坏,就是因为坏人没有廉耻,把脏水往好人身上泼。试问,小说中这个媳妇如果没有遇到孙柳下这样的好官,她会有什么下场呢?
在古代有这样悲惨命运的媳妇(女儿)恐怕不少。
《儒林外史》中记载了一个死读书的鲁编修,他教育自己的女儿鲁小姐信奉八股文。鲁小姐恨自己不是男儿身,遗憾自己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于是把希望寄托在丈夫身上。嫁过去后,天天督促自己的丈夫读书写八股文,最终差点被丈夫气死。
同样是《儒林外史》中,还有一个王玉辉,女婿生病早死,他竟然鼓励女儿为丈夫殉情。
注意,女儿的公婆反而不允许她殉情。
马玉辉给他女儿说:
我儿,你既如此,这是青史上留名的事,我难道反拦阻你?你竟是这样做罢。我今日就回家去叫你母亲来和你作别。
最终,他的女儿连续饿了八天后终于死去,而王玉辉在这八天从未去探望过她,只是在家等她死去的消息。
接着,王玉辉就宽慰家里人说:
她死得好,我希望将来也能找到这么好的理由去死。
接着,王玉辉仰天大笑:“死的好!死的好!”
再说近日,山东禹城一个22岁的女子方某洋就因不孕遭婆家虐待致死,死时体重仅仅60余斤。
如果说在古代,女子受苦有很大原因是文化和制度的问题。那么今天呢?这位正年轻的儿媳妇,到死都没见到过人生的阳光吧?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曾说:
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父母如此,公婆亦如此!
电影《何以为家》中有一个情节,12岁的男孩赞恩,起诉了他的父母。
法官问:为什么起诉父母?
赞恩回答说:因为生下了我。
儿女是来到世界上做人的,而不是受非人父母公婆之罪的。
为人父母者,读此小说,应该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