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这些“暴力”从此刻消弭
《刺》,2018年李尚龙的新作,这是他送给这个社会的惊喜,也是送给每一个还在成长中的孩子的礼物。
当提到“刺”,我们会想到什么?带刺的花儿?刺猬?针?不管是哪一种,只要触碰都会带来疼痛,就像现实中,本是如花的天使却有着一颗邪魔的心灵,那就是人性中的“刺”。
该书中就是从“刺”引入,立足于当下社会现实入手,着眼于“校园暴力”,“职场暴力”和“网络暴力”。围绕韩晓婷,刘涛等人的经历展开故事情节。从校园到职场再到网络,三个故事,环环相扣。
第一个故事所描写的校园暴力,那不是“纯属虚构”的小说,不是添油加醋的夸大,那是真相,是很多人亲眼目睹或者亲身经历的事实。“韩晓婷”和“刘涛”不是固定的主人公,而是千千万万的“我们”,那些恶语相向,那些行为举止,都不是初闻初见,而是回忆曾经。我也一样:
那是我初二的时候,那一天放学值日所以才目睹一场“女生之间的单挑”。说白了就是两个人互扇耳光,看谁扇的狠。挨得巴掌狠了,还手会更狠。我没有围观,也没有制止,因为我当时就知道围观就是变相鼓励,她们会因为旁边有人,会因为面子,下手更毒辣。没有制止是因为我没有那么能力,我只是安静的擦黑板,教室最后同学的哄声大笑,清脆响亮的耳光声,是我这辈子无法忘记的“邪恶之音”。
而自己也曾经经历过,小学四年级就因为下楼比所谓的“老大”早下了一个台阶,就被从后面一脚踹到楼梯底下,我站起来拍拍身上的土。抬头看那群人,他们缓缓的下楼,看好戏一般的大笑。
所以看到书中韩晓婷至始至终说的那句“你笑了。”我特别有感触。那样的笑容不是绽放的花朵,那么狰狞,格外刺耳,那似乎是恶人的狂欢,是邪恶无法无天的咆哮。
我没有反抗,只是默默走开,可能是因为我那天生病,带着口罩和帽子,他们没有看清我的样貌,后来也没有找过我麻烦,我也没有告诉家人和老师。
站队出校门的时候,前桌用手拍拍我肩膀说“你背后有土。”我努力让眼睛眯起来示意自己在笑,说“没事,刚刚下楼不小心弄得。”我反手到身后却不知道哪里有土,手该拍哪里?
他说:“我来吧!”
他的手我肩膀上放了好久,是那种传递的温暖让我铭记一生。看书的时候我就在想,或许当时有人在韩晓婷受辱之后给她温暖,多年以后就会少出现一个“魔鬼”。
所以这个世界的善恶都是相辅相成的,从善作恶,一念之间,不是夸张,只是没有出现让自己改变念头的人和事,以至于未来在仇恨的路上越走越远。
现在知道当年那件事的只有我了,我多庆幸这么多年我一直在爱的教育里行走在阳光下,而初中看到的无数次校园暴力,我都选择了默默走开,你可以说我冷漠,但我当时想的是,当自己有力量时,这些事都不会再发生。终有一天我会用自己的力量制止这些恶行。
现在我在警校读书。
这么多年,我喜欢读书,热爱生活,努力学习,用心对待身边的人。我知道黑白,明辨是非,清楚善恶,我没有选择黑暗的沼泽越陷越深,我行走在阳光下缓步前行。所以我同情多年以后的韩晓婷,她抛却了爱与善,选择让仇恨成为她前进的动力,所以她才能那么成功。她对刘涛的报复,我不做对错的评价。
来了警校,见过太多的黑暗,才知道逼着一个人去原谅是最丑陋的无理取闹。本来相安无事的彼此却因为一个伤害纠缠一生,然后就是无止境的“冤冤相报”。我们永远没有办法让曾经受伤的人去原谅那个伤害自己的人,因为我们没有办法感同身受,说“原谅”总归太过轻巧。
你可以不去原谅,但不能用自己的方法实施报复,没有谁能代表正义,就算警察,法官都不可以,法律才是。法律才是悬挂在每个人头顶的那把剑,因为有所敬畏,社会才有秩序可言。
我并非法律科班出身,法律方面的追本溯源不是我的长项,我只知道,因为法律规定负刑事责任的年龄,对于那些没有包含其中的人无形中就是一种保护,也是作恶的开始。邪恶之花从不会因为年龄幼小就拒绝开放。所以我和龙哥一样,都呼吁关于这种暴力,可以立法规范。
对网络暴力也样如此,那些恶语相加的人不是不知道自己所言恶毒,而是因为没有约束,人性的恶就会疯长。龙哥书中所述的那些情节不是2050年的故事,这就是现在的真相,死于网络暴力的人不在少数,赤裸裸的攻击到了每一个“凶手”的口中都会变成“说几句话又不犯法。”
离我最近,感触最深的大概就是“江歌案”了,知道前因后果的我也很气愤,我没有在网上大肆辱骂,但心里真的鄙夷过。后来去看了《心理罪之城市之光》以后,感触颇深,回来就写了一篇文章《没有谁能代表正义》,我也不可以。
我们可以去评价,但不能因为一件事我们就让谁去死,就恶语中伤,那和那些作恶之人有何区别?
后来老师上课谈到“红黄蓝事件”的看法,我第一个说的观点就是“立法”。毕竟我们是执法之人,愤怒之余不能忘却理智,如果我们都没有理性,还有谁来明辨这个社会的是非?
书中第三章的主人公是一个警察。因为我的身份和专业总会让我对警察有一种亲近感,也会有一些理解和包容。而作者选择警察来主持正义,是一种信任,也是一种无奈。这个时代没有侠客,只能让维持正义的警察来终结这些暴力。
之前老师关于审讯犯罪嫌疑人时说过一句话我记忆犹新:“你得让犯罪嫌疑人感受到你宽广的胸怀,你得用爱去感化罪恶。”书中的小柯无疑是一个好的榜样,也是最后所说“能终结伤害的,只能是爱。”最好的写照。
但其实看到最后才明白,主人公不只是警察,是千千万万还有人性与良知,有爱与善,原谅与宽容的人。
走进犯罪,掉进魔窟,泯灭人性的背后,无一例外都是自诩正义。但是,谁都不能代表正义。我们都太容易以自己的是非观念去判断他人善恶了。这世界上有黑暗的阴隅,自然就有光明照进的地方。我们可以去批判罪恶,可以去向往光明,不要轻易去挑战底线。
“天使不登台,魔鬼不退场”,我愿意在这里承诺未来,一心有爱,一路向善,一生向阳。
让这些“暴力”从此刻消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