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

2019-12-25  本文已影响0人  静待花开1975

        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因为四门成绩不合格而被学校开除,他先去和历史老师告别,然后和同宿舍的伙伴打了一架,深夜离开学校回到了纽约。不敢回家,只好住进旅馆,去夜总会游荡了一晚,看尽了这个病态的社会的种种丑态。最终,决定悄悄回家和妹妹诀别。

        回到家,父母不在,他叫醒妹妹,告诉她:他将来要当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他就站在那混帐的悬崖边,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他就把他捉住。他整天就干那一件事,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父母回来后,霍尔顿离开了。他不想再回家,也不想再念书,决定去西部谋生,做一个又聋又哑的人。但他想在临走前再见妹妹一面,于是托人给她带去一张便条,约她到博物馆的艺术馆门边见面。过了约定时间好一阵,菲芯终于来了,可是拖着一只装满自己衣服的大箱子,她一定要跟哥哥一起去西部。最后,因对妹妹劝说无效,霍尔顿只好放弃西部之行,带她去动物园和公园玩了一阵,然后一起回家。回家后不久,霍尔顿就生了一场大病。

        初读这本书,觉得毫无意义。主人公不肯读书,不求上进,追求刺激,玩世不恭;他抽烟、酗酒、打架、调情,甚至找妓女玩。他认为成人社会里没有一个人可信,全是“假仁假义的伪君子”,他看不惯现实社会中的那种世态人情,遇到的全是虚伪和欺骗。因为这些,这本书曾被评价为一本坏书。

        但仔细阅读,我们又会发现主人公有一颗纯洁善良、追求美好生活和崇高理想的童心。他对那些热衷于谈女人和酒的人十分反感,对校长的虚伪势利非常厌恶,看到墙上的下流字眼便愤愤擦去,遇到修女为受难者募捐就慷慨解囊。他对妹妹菲芯真诚爱护,百般照顾。为了保护孩子,不让他们掉下悬崖,他还渴望终生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发出“救救孩子”般的呼声。

        抛开作品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直面主人公这颗真诚、质朴的灵魂,我们会突然发现:在这个被现实社会扭曲却依旧坚守一份美好的少年面前,成人的世界有多少不敢直面大众的卑微和渺小。

        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曾经有过一个美丽的梦想,也曾为这个梦想追寻过、努力过、执着过。但最终,才华撑不起梦想,抑或是人生路上其它的风景干扰了我们,也或许是一些不期而遇的风雨阻挡了我们的行程。最终,梦想破碎,我们沦为芸芸众生里一粒不起眼的沙,被时间的浩海淹没……

        很多人都是这样的吧,活着活着就忘了初衷,走着走着就忘了来时的路,能坚守到最后初心不改的人总是少之又少。于是最终,梦想成了幻想,坚守成了一纸空文。这是绝大多数人的生命轨迹,也是生活中的普遍现实。

        但也总有那么一些人,怀揣梦想,风雨无阻,以信念为盾,执着为剑,一路向前。这些人何尝不像《麦田里的守望者》一样,即使周遭一片污浊黑暗,即使自己也难免沾染世俗,却始终能坚守道德的最后一丝底线,不忘初心。

        我想到了自己,一个普通的语文教师,从教二十三年,有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呢?

        或许没有吧。二十八年前,我和我现在的学生一样坐在教室里读书学习,立下了终身从教的心愿。五年后,我终于如愿以偿。二十三年,我坚守讲台,从未离开。但我似乎也从未按自己的意愿教书,没有成为自己曾经希望的那个样子——爱每一个学生,也让每一个学生都爱我。曾经,我冷眼看人,视那些后进生为学渣;曾经,我忽略学生的需求,一厢情愿的冷嘲热讽;曾经,我想把最差的学生赶走,和家长唇枪舌剑;曾经,我向学生大发雷霆,以示我教师的威严;也曾经,我消极怠惰,在课堂上敷衍塞责……

        这样的我,看似从未离开讲台,却早已背离初衷许久。也是在浑浑噩噩教了二十三年语文之后,我才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开始幡然悔悟,开始尝试着做自己想要的教育,带学生以课本为起点,走向更为广阔的世界。也是从那时起,我似乎才开始做真正的教育。

        读完《麦田里的守望者》,一种微痛的感觉穿越身体,让我对那个被俗世践踏得千疮百孔的灵魂肃然起敬。一个十六岁的孩子,在现实社会里看不到任何希望,却依然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守望在一片麦田边,看千千万万个孩子在那里玩耍,只为不让他们跌落悬崖。两相对比,我所在的环境,虽不是我想象的那般美好,却也足够我自由驰骋,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坚守呢?中国的教育,过于中规中矩,条条框框让一线教师只能悲哀的戴着脚镣跳舞。但好在,没有谁会干预到我们的一节课上来,说一堂课必须怎样怎样。一线的教师,完全可以将自己的课堂作为阵地,守望,为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希望。

        不难想象,一片一望无垠的麦田,一个虔诚的守护者,坚守的是一份何等神圣的希望。这份守望,梦想需要,生活需要,教育需要,社会需要,一个大写的人,更需要。而我,一个普通的人民教师,岂能不要?

        忽然想起自己几年前说过的一句话:教育是一份神圣的希望,更是一份虔诚的守望。是的,今生既已从教,我就愿驻守在小小的讲台上,用心血与汗水浇灌,用信念与责任坚守,像麦田里那个十六岁的少年一样,以生为本,静待花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