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仁永澄思维风暴思考

永澄:解释系统是什么?为什么它那么重要?

2018-01-04  本文已影响145人  易仁永澄
我来解释一下什么叫解释系统

1

来看这是什么?

你会说这是一只小狗,对吧?

再来看一下,下面这是什么?

再问你一个问题:如果有人把一个问题的责任赖在你身上,你会怎么办?

2

上面这三个例子都是投影层的描述,表面看好像毫无关系,但是背后有个同样的模式:

第一张图,我们看了之后第一印象认为这是狗;第二张图,有的人觉得满桌子菜,有的人一眼看出这是满汉全席;第三个案例,有的人坚决抵触推卸责任的事情,而有的人懂得什么叫短期背黑锅。

你看,如果我们可以从一个个实例中抽象出模式,这个模式应该是怎样的呢?

我们可以把前面的三件事都抽象成:事物、概念、图片,当然也可以再抽象成“对象”,或者称之为“触发器”,还可以用世界观文章中所提到的“世界”或者“地球”那个图片来表示。为了未来描述方便,我可能用“对象/触发器/世界”这三个词中的任何一个,表示对人的刺激。

所以,这个模式可以归纳为:触发器刺激了我们,然后我们形成了自己认为的结果。

3

但是,这句话里面的“我们”是什么东西啊?作为定义和讨论,这种白话是有害的啊啊?所以,我调用“系统”的概念重新绘制模型,如下图所示:

我把小人换成了蓝色的系统,把“你认为的结果”换成了另外一个样子的地球,并且标注了“对象A`”,表示它和原来的触发器、对象A是不一样的。

来,我们继续升维,将上面图片持续抽象,形成全新的图片:

当一个触发器出现的时候,它会刺激大脑中的解释系统,解释系统会形成响应,将触发器解释为某一个结果。

请务必牢记上述文字内容,这里的关键词有:

上述过程,就是一个认知升维的过程,持续抽象和提炼,不知道你有没有升维的感觉?

4

模型出来之后,我们就可以进行定义了。

所谓的解释系统,就是一个可以用来解释的系统。

由于系统思维考虑的是输入、系统和输出,所以,解释系统就是一个:

看到这里,可能会提出两个问题:①什么是解释?②解释系统响应,也就是解释过程究竟是什么样的?

我们先来说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留作下一篇来讲解。

什么是解释呢?

从字面上看,解释由“解”和“释”构成。

从古文上手,解释的意思就是把一个对象打开去分析、辨别、详细地说明情况。

再站到“系统”的三要素来看,三要素分别是:元素、结构/关系、功能,作为黑箱视角(关于黑箱和白箱视角,请详见系统思维:http://tm.runwith.cc),现在看“解释”这个系统,它的输入是触发器/对象A,而元素、结构/关系都被隐藏在黑箱之中,我们看不到,它的功能是输出解释的结果。

通常分析系统的元素、结构/关系的方式是通过功能(输入和输出的对照)来倒推,那么,输出(对象A`)通常有哪些具体的形态呢?

常见的有:

对象A`除了上述的几条之外,还可以增加其他的观察角度,更深刻的观察、解释和判断,可以将“对象A”作为“系统”,引入系统的整体理念,可以做得更好。

所以,我可以将解释定义为:对对象进行范畴界定、系统分析、发展判断,并形成最终结论的过程

5

最后,我们来看看解释系统的重要性,为啥它那么重要?

先从刚才的定义来看,不同人的解释能力不同,他的解释系统的功能也不同,有的人可能连定义都无法完成,有的人不仅可以拥有多层次的白箱视角进行系统分析,还可以获得极大的格局来判断。这种区别带来了解释效率的天壤之别。而解释的目的是为了决策,决策是为了在不确定性下获得更大收益,你想,如果“解释过程”都不清楚、“解释结果”可能就会出错,基于错误的解释,怎么做出更高概率正确的决策呢?

道理说到这里基本上就可以了,但是,总有人说能不能举个例子,便于理解啊?那我就用个隐喻:

一个孩子,通过不同的镜子,成了不同的像,哪一个“像”更接近于真实的孩子呢?如果把镜子换成透镜,把之前的解释系统框图换为:

如果你的透镜有问题,那“真实的世界——对象A”通过透镜之后形成的“投影后的世界——对象A`”可能就谬之千里了(老妈子提示:我为啥一定要加上真实的世界和投影后的世界呢?)

所以,解释系统越是接近真实世界的样子,我们也就越会从容不迫,不被打脸,这就是解释系统的价值、意义,也就是它的重要性。强烈建议阅读老文:《只做一件事情就能改变,我会选什么?》《更高效的解释和决策,真正决定你的效率》《神奇话术“你是如何解释这件事的?”》,获得对解释系统更为深层的心理表征。

6

总结一下今天的重点,今天我们聊了4个主要问题:

明天,我们尝试着打开黑箱,看看解释系统内部究竟有哪些元素,它们是如何组成形成“解释”功能的。

今天的问题是——你是否认同这句话:“每个人都有解释系统?”如果认同的话,我想问一下,你的解释系统是什么样的呢?

昨天提出关于维度的问题,后台共收到217个人的反馈,问题共有894条,我必须郑重地感谢大家,如果没有这894条内容,我不会这么快升维,对“维度”有更深刻的理解。

之所以没有写维度的问题回答文章,我的分析过程是这样的:894条问题,说明问题多,问题多且困扰,说明维度不够,陷入在投影里了。也就是说,很有可能我在定义维度的时候有问题,所以,大家会理解错误,导致问题出现。而究竟哪里有问题呢?升维后我才发现,原来是对“解释系统”不了解,所以,我就先把解释系统写了,再谈维度的问题,到时候你会发现,基本上就不存在问题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