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婚姻,“慢慢的”秘鲁
小米来自台湾,出了利马机场,第一眼见她,觉得这位导游不好“对付”。我跑东南亚多些,他们一般满脸堆笑,客套殷勤。而小米的眼神里,有距离,及琢磨不透的沉静。
她淡淡地笑着,简单打过招呼后,不再有任何的主动询问,让我等团队人数齐了,呼她,她做了个打电话的动作,就离开了我的视线。
我心里隐隐地不安,最怕导游不管事,她去干嘛了呢。等到大伙儿凑齐在一块儿,左顾右盼正要打她电话,不知她从哪里冒出来了,手上拿着一杆小旗,让我们跟着她走。从安排客人上车到指挥人员两侧装妥行李,有条不紊,一气呵成。
她偏暗的皮肤沁出细汗,眼神开始发亮,灵巧的嘴巴时而抿起,时而配合眼角一起飞扬,看得出来,她很享受工作的状态。
没有想到,她那么会说,在团队面前,她是绝对的主角,优秀的表演者。把秘鲁的整个历史及风景人文,活色生香地端在我们面前,带着热爱,仿佛那是她的家乡。
从机场出来,沿途看到民居破旧,很多房子没有封顶,下面的房屋照常住人。法律规定,盖了房子要交房产税,有的往往长达二、三十年都不完工。走过的国家,这样的城市风貌也不多见,唯有这里及开罗。
老城区有成片触目惊心的贫民窟,密密麻麻,用泥土垒了一层又一层,垒成土坡。象乐高积木,由此及彼,没有空隙,全然不清楚是怎么住进去的。利马全年少雨,水源稀缺,雾霾严重,刚到时,感觉让人透不过气来。
小米与她的秘鲁先生是在美国读书时相识,相恋。她第一次来利马,看到此番情景,虽然心理有准备,还是被吓坏了。成婚后,怎么也呆不惯,文化冲突感强,思乡心切,于是说服先生Gian随她去了台湾。
Gian的父母育有四个孩子,家境在当地算中上,很重视教育,孩子们一个个去了美国或欧洲留学,开销大,生活上并不富裕。小米说她婆婆是见过的最乐观的女性。经常一边做饭,一边跳舞,一餐饭要做够两小时。很多时候,她觉得火烧眉毛的事,一家人都不急。
在台湾的三年,Gian尽了最大的努力去适应中国文化。小米精神上是紧张敏感的,Gian为她作的“牺牲”时常带给她压力。她在一所私立高中教英语,教学氛围助长了她的传统文化思维,及对面子的追求,而Gian一直没有稳定的工作。
久而久之,两人都觉得,Gian在这里,并不能找到他的价值感。在当时的台湾,没有人脉的异乡人,能够发挥的余地很有限。小米在乎的是Gian的感觉,而Gian对事业的理解,也不是她与周围人想的那种。
她的朋友圈有写,当时与Gian的婚姻第一次亮起了红灯。她反复告诫自己,她不在乎他是哪国人,有没有钱,当初她只是单纯地爱上了他,爱他的“赤子之心”。她心疼他的落寞,下定决心为了爱走天涯。
从此,她跟随Gian扎根在秘鲁。秘鲁人家庭观念很重,讲究生活仪式。圣诞节及其他重要的节日,Gian要求小米一定要放下工作,陪孩子Leo与家人。
她生性自由,加上工作忙,开始的时候有意无意地回避,Gian与妈妈会轮番严肃地找她谈,从孩子的心理需求角度来软化她。小米花了很多时间去适应这样的生活方式,慢慢磨合她的婚姻。
她每天教Leo背唐诗,留存对故乡的眷念。看到来旅游的国人,听到熟悉的中文歌,很容易感伤。起初这样的情绪化时常牵扯着她,乡愁在心底无尽地蔓延。
有次她在徒步道上,被脚踏车重重一撞,头先着地磕到硬物,流了很多血,她躺在地上,10分钟痛得说不出话,觉得自己快要死了。事后幡然醒悟,还有什么比生死更大的事?
她学会了把珍惜、淡定带进婚姻生活。感恩彼此的付出,在时光中慢慢积累着...看着眼前的男人(如图),如歌词中写的,她满怀柔情地流露着:慢慢喜欢你,慢慢的回忆,慢慢地陪你,慢慢地老去......
我想,哪一段婚姻不是缝缝补补?在有条件的婚姻里,是否能找出无条件的单纯的爱情?幸福更多源自不贪心,及对彼此付出纯粹的真心。
Michelle
![](https://img.haomeiwen.com/i25911104/470ff01884e372fb.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5911104/200706610fb43e8f.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5911104/5e51b6a71143a2e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