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曾国藩《挺经》26
《挺经》是曾国藩人生阅历和成功经验的总结,是他为人处世、做官治军的统一准则,共分内圣、励志、家范、明强、坚忍、刚柔、英才、廉矩、勤敬、诡道、久战、廪实、峻法、外王、忠疑、荷道、藏锋和盈虚十八卷,称为“挺经十八法”。
对于我们现代人,虽然时过境迁,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法,但人性鲜有改变,可以将挺经做为一面镜子,经常拿出来照一照,并时不时地问一下自己:“是否挺得住?”
本文是曾国藩《挺经》第九卷廉矩中篇。
![](https://img.haomeiwen.com/i1117016/e010282a4a183ae2.jpg)
【原文】
国藩从宦有年,饱阅京洛风尘,达官贵人,优容养望,与在下者软熟和同之象,盖已稔知之,而惯常之积不能平,乃变而为慷慨激烈,斩爽肮脏之一途,思欲稍易三四十年来不白不黑、不痛不痒、牢不可破之习,而矫枉过正,或不免流于意气之偏,以是屡蹈愆尤,丛讥取戾,而仁人君子固不当责以庸之道,且当怜其有所激而矫之之苦衷也。
【译文】
国藩踏入仕途已有好些年了,看够了京城的境况风气。那些达官贵人、显要人物,特意显示出从容宽宠的气派来提高声望,对待部下姑息纵容,一团和气,这种现象我久已知道并熟悉。但自己多年养成的惯常禀性,不仅没因此磨平,反而越发变得慷慨激烈。
惩治贪腐恶象这一途径,心里本想改变一下社会三四十年来形成的不白不黑、不痛不痒、牢不可破的坏风气。不过,纠正偏差难免超过应有的限度,有时更不免出现意气用事的偏移,因此经常招致深重怨恨,被一些人讥讽而自取其罪。然而,真正有道德的君子本不应责备他人没格守中庸之道,而理当同情体谅他被激发而起来纠正恶俗的苦衷啊!
【诗人解读】
初入仕途的曾国藩很偏激,可以说是十足的愤青,因此,也没有交到什么朋友,后来跟唐鉴学习理学,跟倭仁等这样的理学家混在一起,师友挟持日益加强自我修养,还每天以记日记的方式来反思自己的不足,进行深刻的自我批判。
对于自己做的不够好的地方,只要有一点不好的思想苗头,就会扼杀在摇篮之中,不为圣贤,即为禽兽。
我们看曾国藩的日记,都是用端正的小楷写就的,上面还很多评注。他在写完日记后,发给师友们传阅,大家直接在上面批改,发表自己的意见,把自己的日记公之于众,还让大家评论,这需要多么巨大勇气啊。
我们现在大家都不写日记,一方面没有时间,另一方面担心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下来,留下证据。别说写日记,发个朋友圈,还要设置时间限度只有三天,有些人干脆不发朋友圈,以免暴露了自己的动态。
虽然保持自我提升,但曾国藩在公事上还是保持慷慨激烈,给咸丰帝打报告,直言不讳地说皇帝的过错,让皇帝下不了台,气得要治他的罪,幸亏有众大臣求情,才得以全身而退。
后来拉团练,组湘军,以儒家的态度开基立业,扛起卫道的大旗,我行我素,倔强强行,被湖南、江西官场排拆,跟皇帝相处得很不融洽,所有一直没有实缺。以法家的态度来练兵,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终于练成了一虎狼之师。二次出山后,揉合了道家的豁达辽阔,和光同尘,与同僚打成一片,功成身退不辞官,成为了近代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https://img.haomeiwen.com/i1117016/7a04137a821fb3cb.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