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有意思简友广场想法

资治通鉴|战国秦汉【24】让我们跟着楚国江乙学习下高级骂人术

2020-12-23  本文已影响0人  KTBreal
狐假虎威(网图侵删)

导读

公元前353年,发生了邯郸第一次被围城的战役。在看过了孙膑的强大谋略后,让我们暂时忘了战场的硝烟,看看一个借狗骂人的故事,看看古人怎么骂人,并再学习一个成语的出处。

自译部分

公元前353年,韩国攻击东周,占领陵观、廪秋。

公元前353年,楚国政府任命昭奚恤为相。江乙跟楚王说:“有一个爱狗之人,他的狗往井里撒尿,邻居见了,想跟那个爱狗人说道说道,不料还没进门,就被这只坏狗咬了。现在昭奚恤常常阻挠我见您,他就跟那只狗一样。而且,有人爱说别人的好话,您就评价他是君子并亲近他。有人爱说别人的坏话,您就说他是小人并远离他。这样,如果发生儿子杀了父亲、臣下杀了君上的事情,您永远是不知道的。为什么?因为您总喜欢听到人性善的事情(爱听别人称赞人),不爱听人性恶的言论(不爱听别人举报人)”。楚王说:“太对了,我以后对人的善恶两方面都要考虑(两种话都要听)。”

读书笔记

1、最近比较忙,顺着前书,今天摘两段话,这两段话虽简短,但能引出一些典故,一些故事,我们一起学习。

2、一个是韩国攻击东周的事情。在这个历史节点,韩国公然攻击东周,占领东周领地。除了王室的衰落令我们感叹,还有另一件事情,就是我一直以为西周在东周建立后就不存在这个名词了,其实在这个动荡的历史年代,还存在一个西周国,不是那个西周王朝。

百科上说:

公元前367年,因公子根的叛乱,赵成侯遂“与韩分周为两”,周王畿于是分裂为东周、西周两个小国。两国以伊洛河交汇处为界,西属西周都王城,东属东周都巩。至周赧王八年时(前307年),秦军逐赧王出成周王宫,赧王徙居西周王城。前256年,秦攻西周国,西周君降。同年,周赧王去世。

柏杨先生在写到韩攻周这一事件时,也做考证:

周王朝降格成为周王国后,疆土日小,到了战国时代,仅剩七个城镇:王城〔河南省洛阳市王城公园一带〕、洛阳〔洛阳市白马寺东〕、毂城〔河南省洛阳市西北〕、平阴〔河南省孟津县〕、偃师〔河南省偃师市〕、巩县〔河南省巩义市〕、缑氏〔河南省偃师市东南。缑,音ɡōu·勾〕。前四三九年,周国王〔三十七任考王〕姬嵬,把他的老弟姬揭封到王城,这个小小的只拥有七个小城镇的王国之内,又出现了一个独立政府。周王国遂分裂为二:姬揭的政府在西,称“西周”,不过首领不称“王”,最初称“君”,之后称“公”。三任西周公惠公〔名不详〕时,把他的儿子姬班,又封到巩县,称为“东周”,最初称“君”,之后也称“公”。本年韩国攻击的,正是巩县。)

3、学一下江乙骂昭奚恤为狗的言论。一、先讲个故事,溺井的狗,被邻居告状前先咬了告状人。二、昭奚恤为非作歹,拦着舆论,就是溺井的狗。三、君上啊,你爱听好的不爱听不好的,就是袒护这只溺井的狗。怎么样?层层递进,比喻恰当,楚王当时脸肯定红一块白一块吧哈哈。朋友们学会怎么高端的骂人了吗?

4、江乙这个人特别爱比喻,也不知道和昭奚恤有什么深仇大恨,我们再看另一个有趣的故事。狐假虎威,这个耳熟能详的成语,其实就是江乙又拿动物说事,讽刺昭奚恤。

楚王问群臣,说:“听说北方诸侯都害怕楚令尹昭奚恤,果真是这样的吗?”群臣无人回答,江乙回答说:“老虎捕捉各种野兽来吃,有一天捉到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如果您吃掉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话,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了它们,都纷纷逃跑,老虎不明白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现在大王的国土方圆5000里,大军百万,却由昭奚恤独揽大权。所以,北方诸侯害怕昭奚恤,其实是害怕大王的军队,这就像群兽害怕老虎一样啊。”

5、昭奚恤为相,位居高位又遭天下恨,百科里除了他的机智对付秦国使者的事,几乎没有另一件能让人拍案叫好的业绩。除了判断失误就是怎么被别人讨厌,也许就连史官都讨厌他。这个时期楚国亦为强国,其他国家不是有好君主,就是有好相好将,着实让人着急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