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冬笔迹
惨淡的假期,薄凉的季节更能体现一个人的放肆和随心所欲。每一天基本是都从没人叫就不想起床中开始,每一晚也是从没人催就不能入睡中挣扎结束。某一瞬间里,感觉活在这骨感的现实和尴尬的年纪里,我们都不知不觉退化到了婴儿时期,可以有一个说不睡就不睡的夜晚,也可以有一个想几时起就几时起的早晨,还可以有一个想几时睡就几时睡的白天。
生在这世俗的眼光中,偶然的不经意间堕落到了自己曾经最反感的样子,不知不觉中便学会了做作和伪装。比如昨日的外出,明明是一场有计划、有预谋的出行,非得假装成高冷和深沉的样子,以为自己过得很舒心,很美丽,其实则不然,背后的故事只有自心知道。或许孤独的人至始至终都缺少一个和自己灵魂对话的伴侣,于是变成一个自欺欺人者,不仅欺骗别人,也欺骗着周围一草一木的精彩世界。
得不到的永远都在骚动,被偏爱的却有恃无恐。真心羡慕那些在朋友圈经常没有动态的人,因为在现实的世界里他们有真心的朋友能够分享他们的快乐,消化他们的哀愁,所以他们并不需要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晒一晒来增加发酵度和幸福感。我也猜他们一定也是过的很好的人,因为他们能够在现实的世界里找到他们爱的或被他们爱的人和物来,所以也完全没有必要秀或者为赋新词。
不承认自己是另类的,却始终承认自己是宅的另类的。假期的半个月来,俨然可以叫自己居里先生了。睡起来就是吃了,吃完了就又是睡了,再次的睡起来,就是吃过后的彻底的睡了,这期间除了手机和独自游走,就基本没有别的了。感觉村子太小,人口稀少,有趣的风景总比有趣的人多的多。
不是不想交流,只因村子里只剩老人和妇孺儿童了,听到最多的就是跟柴米油盐打交道的事儿,或者打翻醋坛子的事儿,或者借此机会攀问我个人不结婚的事儿,对于我这个常年基本都在外乡中渡过的人来说,无论提起来那一方面来,何尝都不是一种五谷杂陈翻滚和煎熬。
喜欢早饭后的自己一个人走过村外的田野。或阳光明媚,或天色阴灰,几乎每天都要去的,崖边的芦苇,或者微微倾斜,笑而不语;或者野风肆虐,喋喋不休。走过的都是风景,路过的都是人间。走过麦地,路过村庄,每一次出行的心情基本一样又不太一样,不一样的是想要渡过自己每一天不一样的假期,一样的却是渡过了假期每一天一样的自己。
有人说在年末去赶一趟集,你就会彻底看透整个人生。世人熙熙攘攘,皆为利来,皆为利往。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大多数游子都打着回家过年的旗号不约而同的回到了家,回到了那个灵魂栖息期盼已久的地方。可是这个家乡并没什么变化可言,你向来不怎么喜欢热闹,热闹的场合总是也和你一丁点关系也没有。看着熙熙攘攘的路人,形形色色色,不一样的穿着包裹着不同的人生,有人招摇,有人得瑟,有人羞涩,还有人苦不堪言……
有时沉默不语并不是遗忘,而是代表着释怀。一个曾经做好了释怀准备的人,毕竟不会太过悲伤或悲情,而是缝补好伤口,继续奔跑在远方的路上。后天应该除夕了吧,新的一年,新的自己,希望自己,未忘初心。最后请允许我,让我继续在诗和你世界里猖狂吧!
——2017.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