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读书

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

2016-08-19  本文已影响61人  美其名曰易非凡
异类

                                1  

这其实是一篇关于《异类》的感悟。

最近这一周我都在紧紧抓住忙忙碌碌地准备着个人的平台,看到微信后台有留言问我:有没有可以推荐的书单?

这个问题倒也不难回答,找别人要书单远不如自己拿起书去看书,我不否认你现在一腔热血地想要去充实自己,可即使我给你列了一大串清单之后,你真的会去看吗?所以说,主动拿起书安静地去看远比在社交平台上问别人要真诚的多。

                                  2

读书是一件好事情,读到好书更会让人感到兴奋。

在读《异类》这本书之前,我已经很早就在一些大V的订阅号里了解过“一万个小时理论”和“时间管理”了(下次我们聊时间管理)

对于成功的定义,《异类》里是这样说的:成功=智商+社会资源+情商+勤奋+机遇,而平时我们所认为的成功=智商+勤奋,少去的那些环节是因为人们普遍认为这些都是意识不可控制的,无法改变的,是可遇不可求的。实际上想要成功,上述五条缺一不可,也许可能你也会觉得成功,但那一定是小成,真正的大成往往依靠的就是你忽略掉的另外三条决定的。

                                    3

马尔科姆还向我们介绍了两个效应:马太效应和门槛效应。

马太效应:微小的优势带来的机遇,扩大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随后差距与机会交替发挥了作用,微小的差距越拉越大。

很明显,通过字面意思我们就能明白,举个例子,假如我现在每天写一篇1000字文章,而你本身也能写1000字,但你并没有,你将这段时间花费在了一些社交平台上,并为朋友圈中别人给自己点了赞而暗自欢喜,试想一下,一年以后,原本只能写一千字的我洋洋洒洒,文思泉涌地一口气写了几万字出来,甚至获得了上万的阅读量,而你却连最初的一千字都是勉勉强强写出来的流水账。这就是马太效应。

门槛效应:智力超过一定标准后就不起作用,而是另外一些因素起作用。

书中列了打篮球的例子,我们知道要想进专业的篮球队,基本门槛就是身高,当你过了180cm的身高限制的时候,你和身高2.01cm的队友就没有身高的比较性了,取而代之的是速度,球感,灵活性,球技和投篮准确性,说不定他的身高反而限制发挥。

生活中也是一样。即将迈入大学的你,不管进的哪一所大学,在那个学校里你们的智商是大差不差的,至于究竟谁能脱颖而出,就要看个人能力和自我进修的程度了。

                                   4

这就是我下面要讲的“一万个小时定律”了。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

只要经历了10000个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这句话说的很对,因为10000个小时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1’后面跟了四个‘0’,而是每一个小时每一分钟相加起来的总和,从1分钟到10000个小时究竟需要多长时间,那就看你对坚持的理解了。

我常常会在心里默默告诉自己:“她只是比我早点攒够10000个小时而已,羡慕嫉妒没用,妄自菲薄也没用,我只能踏踏实实修炼我自己的10000小时的学分。”

我也很想真诚的告诉你,我还很年轻,我的觉悟让我觉得这是一个巨大的希望,至于大成还是小成,我都觉得开心。其实特别后悔的是以前学画画的时候没有早早地懂得一万小时理论,想想那些考上央美清华的,我大概只付出了2000个小时吧,而距离成功,我比他们少了8000个小时,否则我应该会是另一番感悟吧。

                                    5

所以,我也想分享给你这些,尽管你已经早早知道了这些,可是你为什么还是不能够迈出那一步,我很庆幸的是我已经开始觉悟了,从今天开始,我走进另外一个新阶段。

希望在一万个小时的路上,能够遇到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