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阅读

2023-06-01  本文已影响0人  海沦

【书名】聪明的阅读者

【作者】阳志平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要点】

1、什么是结构阅读?

带着框架去阅读。

2、九种主流认识方式分别是啥?

(1)思想实验(哲学家)

(2)符号思考(数学家、统计学家)

(3)实验科学(心理学家、生物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

(4)计算模拟(计算机科学家、物理学家)

(5)田野调查(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语言学家)

(6)幽默叙事(段子手、相声演员)

(7)故事叙事(小说家、编剧)

(8)文采美感(诗人、散文家)

(9)视觉美感(画家、书法家、摄影师、设计师)

(1-5 信息型,6-7叙事型,8-9美感型)

3、认知方式是什么?

指个人思维、知觉、记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式。(认知框架)

4、如何结构阅读?

无论作者使用什么认知方式、都可以问自己四类问题——阅读四问。

1)描述

在讨论什么?该事物如何定义?他有哪些相关概念、它是否包括了一些子概念?

2)论证

本书(章)支持什么?反对什么?支持的证据是什么?反对的证据是什么?作者的论证结构是什么?

3)解释

本书(章)重点提出了什么问题?该问题能变换一种什么形式表达吗?作者论证过程最终是否成功解释了该问题?是否有其他作者更好地解释了该问题?

4)应用

本书(章)的结论能应用在什么领域?在该领域是否有例外?

5、什么是“元评论”?

元评论就是评论你自己的观点,告诉其他人应当以及不应当如何认识这些观点。

(元评论——想象成电影旁白,这些元评论内容可视为对作者认知的认知,有助于读者理解作者的观点。)

【想法】

1、对一些概念有了些理解,但是还是有一些疑惑,现在对于我来说是“漂亮的垃圾”,需要深度思考,变成可运用,或能解决问题。

2、什么叫“漂亮的垃圾”,不能解决问题的概念或方法。

3、为什么会成为“漂亮的垃圾”呢?没有完全理解,半懂半不懂没有内化再简化。

【行动】试着把它们变成“钻石”

1)结合本章两张图。

对于作者在书写时,我们大多数先看到的是格式、然后是方法论、最后是作者的认知,而更好的方式是先判断作者的认知再看其他。

为什么先判断作者的认知呢?我理解为:这样可以更好的理解作者的观点。

试着来看这本书,我觉得作者的认知方式是:信息型,但不确定是符号思考或是田野调查)

不知道小伙伴觉得作者的认知方式是哪种?

2)结合阅读四问,

作者提到了认知方式,后面又提到不管是任何一种方式,只要从四个方向提问题就可以了。分别是:描述、论证、解释、应用。这让我想到了小六课程的激活、解释、举例、测试,以及3w2h。我觉得有重叠的地方,可以结合一起运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