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成语(二)】历史的叹息——悲悯与昏庸
[成语]:网开三面
[释义]:商汤看见有人在野外四面都布上网,还祈祷说:让上下四方的鸟都进入我的网中。商汤说:“唉,这样就把鸟捉尽了!”于是他下令撤去了三面网。后来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出处]:《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
[成语]:酒池肉林
[释义]:古代传说,殷纣王以酒为池,以肉为林,为长夜之饮。
[出处]:《史记·殷本纪》“大冣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
自民国时王国维先生的《古史新证》发表后,关于殷商王朝研究方兴未艾,近些年来对殷墟甲骨文的突破以及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大规模进展,都对商朝帝王及其统治状况做了大量的界定,基本上与司马迁的描述相吻合。
商朝开国帝王是成汤,这位秉承着“天命玄鸟”的奇怪血统的人物,治理内外杀伐果断,重视礼仪进退有据。他征讨了不守礼法的诸侯葛伯,还留下了“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的至理名言,基本上就是后世唐太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滥觞;他任用伊尹处理国事,可以看做是最早的明君贤相的典范;他兴兵讨伐残暴不得人心的夏桀,开启了历时554年的殷商王朝。
但是最触动人心的是这样一段记载:“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
网开三面,这个成语充满了悲悯和不舍,在奴隶社会血与火的烟尘里,带来了一抹亮色。司马迁又一次对仁政的向往,通过一段简单而温情的对话,表露无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商汤平定海内后,发布了有名的《汤诰》:‘毋不有功于民,勤力乃事。予乃大罚殛女,毋予怨。’曰:‘古禹、皋陶久劳于外,其有功乎民,民乃有安。东为江,北为济,西为河,南为淮,四渎已修,万民乃有居。后稷降播,农殖百谷。三公咸有功于民,故后有立。昔蚩尤与其大夫作乱百姓,帝乃弗予,有状。先王言不可不勉。’曰:‘不道,毋之在国,女毋我怨。’”内容精到,目的明确,在追溯上古先贤功业的同时唤起诸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又阐明了自己执政的规矩和要求,可谓用心良苦。
开国帝王的优秀各有各的不同,亡国帝王的昏庸则往往是相似的。
不得不说,纣王是有能力的,他“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也算是文武双全的底子。可惜他“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过人的口才用来堵塞言路,惊人的武力用来压制臣下,刚愎自用,拒谏饰非,最终把商朝葬送。
在《封神榜》中亮相更多的纣王,无疑是昏君里首屈一指的存在,宠幸妲己,剖心比干,面对大臣祖伊苦口婆心的劝谏,还满不在乎地说出“我生不有命在天乎!”真有点不见棺材不落泪的顽固。
而酒池肉林这个成语最形象不过,纣王有着一系列教人眼花缭乱的计划:“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慢于鬼神。大冣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衣食住行样样不缺,连上古以来谁都不敢轻慢的敬天思想都抛在一边,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完美结合,昏庸如此,鹿台自焚那就是必然的了。
殷商王朝十七代共三十一位帝王,从成汤的开国,中间经过太甲的悔过,盘庚的中兴,十几代跌跌撞撞最终在纣王手里终结。
司马迁把当时“姑妄听之”的商朝遗事总结为兴衰成败的风云。一个王朝的轮回总是从悲天悯人的雄才开始,到毫不自知的昏人结束。
千里江山,一时人物,迥出尘埃表。罢了,都过去了。这是历史沉重的叹息,也是司马迁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