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气是对自己的惩罚
你身边有没有这种人?或爱使性子,或爱发脾气,或爱生闷气?一件儿事,在别人看来根本不是事儿,或者别人还不知怎么回事儿,他已经生气,脸色转阴,说话阴阳怪气。
![](https://img.haomeiwen.com/i6644968/46940bc0170a775b.jpg)
他想让别人向他解释,想要别人给他道歉,需要别人哄着他,否则,他生气的时间会很长,他会好些天不高兴,甚或一个月两个月或许更长时间陷在自己的坏情绪中。
我称这种人为“老小孩儿”,不管长多大,内心一直是脆弱、易受伤害的,是“孩子气”的,他不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任由内心的不快蔓延,将他燃烧,烧出千疮百孔。
任何人都有生气、发脾气的时候,当遇到一些意外之事或交流不畅或不如己意,憋不住发火时,人都会发脾气、生气。大多数人生气之后,会劝说自己,或找到生气的原因,换一个角度去分析,反省自身因素,“不迁怒”他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气性”就会慢慢消解。
常言道:人劝不如自劝,换一种想法,默念“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莫生气、莫生气”,想想海的宽阔,天空的高远,所有的事情,都是渺小之至,多年之后,回头再看,过眼云烟罢了。
长时间生气的人,实际是自己认知偏颇的表现,钻在自己认知的那个隧道里,走不出来,痛苦难受,甚或抑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一条道走到“黑”。
有人说,你不是我,你说我爱生气,要是让你遇见这样的事,你会比我更生气。也许遇见你遇到的事,我也会生气,但是生气过后,还要学会思前想后,不钻死胡同、死牛角。想想他人的好和他的出发点是不是没有“恶意”,分析分析“他的错误”是原则性的错误,还是“鸡毛蒜皮”的问题,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和想法去衡量或要求他人,否则,生气这个魔鬼一旦侵入身体,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伤身的就是自己。
我们都知道,生气是一种坏情绪,管理好坏情绪很重要。不管在家庭,还是在社会,人和人的相遇相识都是一种缘分,做人,要以“善”为本,当“善良”住在你心,就不会因为一点小事生气,使自己不快,使他人难受。
即使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即便遇到不如意的人和事,克制自己的情绪,不把影响自己和他人的“口头禅”脱口而出, 多站在他人的角度想问题,把握住说话口气,以“对自己和他人都不会造成伤害”为度。
生活和工作中,任何人都不会想法一模一样,或同频同步,或水平相当,不如已意的事情常会发生,生闷气、生嫌弃不但不利于问题解决,还常常会使情况更加糟糕,使自己和他人处于尴尬境地。
有人说,我和他们生气,该说的难听话都说出来了,该甩的脸子也甩了,我不尴尬,尴尬的是他们。如果是这样,你就应该反思你的“善良”了。一个心地善良的人,遇到事情没有控制住情绪,发过脾气后,会后悔,会反思自己的失态,以后也会时刻注意少生气或不生气,这是走在“越来越好”成长的宽阔大道上的正确选择。
做人要心胸宽阔,因为“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要善于理智发泄内心的不良情绪,当不良情绪出现时,学会转移场景,尽量憋回去脱口欲说的“难听话”,看看窗外蓝天白云,鸟语花香,过后你会赞叹自己的表现。
切忌生气时不能摔东西,骂出伤人话语;静下心来,稳定自己的情绪,学学苏格拉底的样子,试着用一句话来化解双方的矛盾与尴尬,智者长存。
面对生气,也可以主动与“让自己生气”的人坦诚交流。人是情感动物,交流是最好解决问题的途径。别长生闷气,别人还不知咋回事,你自己气得够呛,说不定就是误会呢。坦诚交流,消除误会。
生气后,如果处理得好,不仅不会给自己带来烦扰,还会给别人留下好印象,扭转不利局面,使自己做“常胜将军”。
所谓气大伤身后悔难,千万别事事爱生气。让自己身体健康,心智健康,宽厚善良待人,乐观大气处事,这样,才有资本去过高质量的生活。
最后用罗斯福夫人的一句话共勉:“除非你同意,任何人都不能伤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