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漳州文友圈和闽南文化照片故事待朗诵文章(周卫英老师专用)写作大师

写作入门(七)

2023-02-22  本文已影响0人  周卫英

《墨子·亲士》:“今有五锥,此其铦,铦者必先挫。有五刀,此其错,错者必先靡。是以甘井近竭,招木近伐,灵龟近灼,神蛇近暴。是故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贲之杀,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吴起之裂,其事也。故彼人者,寡不死其所长。故曰,太盛难守也。”

“太盛难守”,是中华辩证智慧的至理名言。这里,“铦”读xiān,指锋利。“错”,也指锋利。“靡”通“磨”,即消磨,损坏。

现在有五把锥子,其中一把最锐利,那这一把必定先折损。有五把刀子,其中一把最锋利,那这一把必定先损坏。甘甜的水井先被汲干,高大的树木先被砍伐,灵验的乌龟先被烧灼占卜,神奇的大蛇先被暴晒求雨。比干被殷纣王剖心而死,因为他敢于直言劝谏。孟贲被杀,因为他逞勇。西施遭沉溺,因为她美丽过人。吴起遭车裂,因为他辅佐楚悼王变法。这些人,都死于自己的长处。可见,过于兴盛,难于久守。

“太盛难守”,也可以说“过盛难守”、“最盛难守”和“极盛难守”。

“太”,即过于、过分的意思。“太盛难守”,就是“物极必反”,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辩证法的核心和精髓。

这段话,从“今有五锥”,到“吴起之裂”,共列举十个典型事例,从中概括“太盛难守”的普遍结论。这里所运用的论证方式,是典型分析式的科学归纳推理。

墨子运用“太盛难守”的辩证哲学理论,论证其“非攻”主张,劝说强者放弃恃强凌弱的不义之举,跟弱者平等相处,不然将使强者自身受害,自取毁损。

墨子对“太盛难守”至理名言的论述,酷似《老子》五千言的思维话语系统。《老子》9章说:“揣而锐之,不可常保。”即尖利锋芒,难保久长,跟《亲士》“今有五锥,此其铦,铦者必先挫”意思一样。

《老子》76章说:“坚强者死之徒。”“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即坚强者属于死亡之列。兵力强大,会被攻灭。树木强大,会被摧折。《老子》76章说的“木强则折”,类似墨子说的“招木近伐”。

《老子》30章说:“物壮则老。”即事物壮大,必然衰老。《老子》44章说:“多藏必厚亡。”即储藏丰厚,必然损失严重。《老子》40章说:“反者道之动。”即道的运动,是向相反的方向转化。这都跟《亲士》“太盛难守”的意义相同。

《庄子·天下》说老子“以柔弱谦下为表”,“曰坚则毁矣,锐则挫矣”。

元吴海《闻过斋集·读墨》说:“‘锥’、‘刀’、‘井’、‘木’之喻,‘其所长’,‘大盛难守’,则老氏之意。”墨子对“太盛难守”的概括,与老子的辩证哲学互相渗透,体现了当时朴素的辩证观,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管子·重令》说:“天道之数,至则反,盛则衰。”

《战国策·秦策三》说:“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之常数也。”

《吕氏春秋·博志》说:“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亏。”

《吕氏春秋·大乐》:“极则复反。”《鹖冠子·环流》:“物极必反。”

《史记·田叔列传》:“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地之常也。”

《滑稽列传》:“乐极悲来,物盛则衰。”《平准书》:“物盛则衰。”

《淮南子·泰族训》:“天地之道,至则反,盛则衰。”《淮南子·道应训》:“物盛则衰,乐极则悲。”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载子产说:“象有齿以焚其身。”汉王符《潜夫论·遏利》说:“象以齿焚身,蚌以珠剖体。”大象因有名贵的象牙,而被捕杀。蚌蛤因有名贵的珍珠,而被剖体。

《淮南子·原道训》说:“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

《红楼梦》第十三回写凤姐听秦氏引俗语说:“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乐极生悲”,“否极泰来”,“盛宴必散”等。这些可谓是从《亲士》“太盛难守”的思想相承而来。

(材料来源:《墨子鉴赏词典,孙中原著,上海辞书出版社)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