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的世界》有感

2019-07-28  本文已影响0人  MissYUU

这周在读茨威格《昨日的世界》,很喜欢他的文字,总是非常引人入胜。第一次见到以这样特别的方式描写维也纳,维也纳的艺术气息,以及犹太人这个群体对艺术的贡献。

 他的第二章节叫做上个世纪的学校。其中很多对学校的描写都像极了当年我读书的学校,老师高高在上的坐着,只是照着教科书照本宣科,十分无趣。似乎教育的目的不是将孩子往前推动一步,而是把他们拉回到原地,不是鼓励创造力,而是要把孩子教育成标准化的学生。

 但是有趣的是作者和他同时代的孩子,因为不喜欢学校枯燥无味的课程,所以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去探索最新的知识。他们互相竞争阅读最新的书和杂志,生怕自己落后于其他人,他们读最新的诗,了解最新的画家,对歌剧院上演的所有表演都充满兴趣。他们对书本之外知识的渴望令人激动人心,与之相对的却是教书几年后就不再吸收新知识的教授。当年争相读诗,甚至写诗发表的环境,也造就了茨威格对文学的热爱和品味。

 我忍不住在想,似乎学校之外的探索,才是对孩子带来最大帮助的。而现在的孩子时间被作业和课外班压缩的满满的,学习的热情应该也是在这个过程中被浇灭了。当学习变成了一个目的,而不是一个过程,它已经充满了功利性,也变得令人反感。

 这也许是为什么高中毕业的学生高考之后会那么有撕书的冲动,这份冲动里包含着一种不用再学习的愉悦。想想当时的大学四年,大多数人都是在浑浑噩噩中度过,他们拒绝学习,拒绝读书,似乎将大学前所有被压制的娱乐时间都用来享乐,男生打游戏,女生看美剧。

 直到有一天看到身边的同事越来越年轻,开始有了危机感,开始觉得自己衰老,回忆起那段被荒废的大学时光,那段人生最佳的用来探索的时光,只能留下满满的遗憾和悔恨。

 我常常想,如果当时的4年自己都坚持读书,现在的自己会怎样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