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货产品汪奇文共赏

为什么说你伟大的想法不值一提?从没能“实现”的梦想谈开去

2015-03-19  本文已影响1028人  赵博思

1、大概10年前,我和前同事(他现在也在创业)一起畅想未来。记得是从上海到杭州的火车上,我们认为:未来电脑的进化,要么是只有一个屏幕,无须键盘或者投影产生键盘;要么只有一个键盘,然后投影产生屏幕。

现在二者都实现了,但我和前同事没有一个人去和苹果以及众多企业打官司,我们也从来没有想过我们自己能做出这些产品来。

2、现在被捕入狱的王功权先生,在做投资人时说过一句话:你必须要押上身家、做出产品,这样即便我看不懂你的产品,我也相信你会全力以赴去做事。如果你就一个想法,除非你是已经证明过自己的大佬,否则无论多么精妙,也没人敢投你。

今天,我想谈一谈从梦想到现实到底相距多远。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还是要再次把几天前我引用的图片照搬过来;然后,我还要讲一个具体的实际案例——实现(shixian.com)。

先来看图。

这张图告诉我们,10000个能想到方向的人,只有一个成为了爱迪生。因为思考和现实的巨大差异,能够找到解决方案并且真正执行的人寥寥无几。

应该还补充一句:大概1亿人中只有100万个人意识到现有的照明情况不够好;这其中只有10000个能想到方向。

在我看来,爱迪生将梦想变为现实的能力,和乔布斯一无二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不假,但要说服整个城市房企煤油灯和瓦斯灯,不仅要触动既有利益集团的利益,而且还需要独自支撑起整个电力生态链:发电机、发电厂、电力运输、变电站、电线杆布线、电量计算、电灯入户使用等等等等。爱迪生靠吹捧和讲故事获得了风险投资家的支持,在屡次爽约之后,终于完成了一个城市都用上电的壮举。

“正如俄国人和原子弹,一旦他们知道可行就非常迅速的开发了出来。”PARC主任乔治·帕克谈及创新和复制的关系时如是说。

将“创新概念”变为“可用产品”、将产品“普及社会”,三者同样伟大。但如果连创新概念都没有的话,提出的需求或者痛点,怎么可能变成产品呢?接下来,我们用“实现”这一案例,谈一谈为什么仅有好的想法,是不够的。

先来看看实现的定位:

实现,是一个产品协作社区。和大家分享创意,交流想法;一起分析需求,讨论方案,制作原型;一起构思设计,开发程序,组建团队在线协作。在这里,实现你想到的或你感兴趣的互联网产品。

但通过浏览网上的内容,靠谱的内容并不多。其中在热门项目中,只有一个公布了后续的进展,就是“塔玩电竞”。

我试图弄懂该项目的具体情况,比如5个项目成员各自分工、他们怎么聚合到一起的,这个项目的股权分配以及其他情况,都不得而知。

其他的,更是口头说说,然后项目(至少在我看到的层面)不了了之。如果一个产品社区,不能持续的源源不断的产生好的产品,这个社区存在的价值——即便有流量也意义不大。

在我看来,如果一个“实现”这样的网站要火起来,必须要聚集已经准备创业的“孵化前”用户。而不是普通大众。

——“创业前”用户已经做好了准备,他可能会愿意借助网站的流量进行曝光,这样网站容易获得内容,就容易获得普通用户了。

——没有专业的辅导,普通人随便想想出现的点子,基本等于没有用。更何况,他们只是来投机占个便宜,是不会(也没有能力)继续深入做下去。

先来看一组数据:

么么哒官方确认:指尖儿(zhijianer.me)正式上线公测的时间是2015年1月22日。中间还有半个月的春节假期。

实现官方显示:实现项目成立于2013年4月26日成立,到今天已经多次迭代,内容显然更加丰富。

为了写这篇稿子,我特地去Alexa.cn比较了一下二者的数据,截止到现在,指尖儿和实现在Alexa.cn的排名相距不远。

当然,不同网站关注的对象不同,这样的比较不很公平。我也不会想着去发掘“孵化前”市场,我觉得这个市场对于操盘手要求太高,必须得配置好各种资源,才有可能万里挑一找到一个可行项目。因为提供想法的人中大多是随便想想,根本不知道怎么创业;这和已经甩开膀子创业、千方百计想活下去的那些创业者(比如么么哒和她的指尖儿)完全不同。

但是,既然站着说话不腰疼,也就讲一讲我看到的一些问题,一起来分析一下“孵化前”市场。

1、首先,这确实是一个大市场。

创业者必须先有想法。显然,如果定位准确,我们可以更早锁定创业者。我觉得这个想法其实不错。但是,由于距离行动太远(基本上还处于前文提及的100万人里),想从中筛选出真正想创业的100人并不容易。

从执行来看,这需要整合大量的早期创业资源,甚至包括政府,创业服务指导、以及Pre-Angel的投入。

2、执行:缺乏爆点。

爆点有两种:一个是最火的营销;一个是成功的案例。

想象一下,如果是“实现”推出了一个“我只想要1%的生活”,那么大家显然都会知道梦想的重要性。但是现实是:实现上有一些人在做东西,但真正可行的东西很少。

再回顾一下:众筹真正的成功,应该是智能手表Pebble获得超额认购开始。它证明了模式的可行性,从而引起了投资人、创业者、媒体和科技达人的关注。

“实现”未能培养出自己的爆点。

3、缺乏发布标准。

发布当然要简洁,但发布创意、召集合作伙伴等等,都需要锚定各个非常关键的点。如果没有,就很难深入交流下去。缺乏必要的控制,就只会产生垃圾内容。一群只知道嚷嚷的人,又没有规则指导,最终就是一盘散沙,连基本的讨论都难以深入。

这就好比如果一个商场的一楼是跳蚤市场,那么其他的楼层肯定不会有大牌商家一样。

4、缺少游戏规则。

创业意愿如何、是领导者还是跟随者、用多少精力投入建设,都需要敲定。完成一个项目需要什么?怎么合作、怎么分股权、怎么成立公司?网站怎么提供孵化?

如果你认为,一定是成熟的人在这里讨论项目,这些问题不必约束他们,那么问题又来了:怎么把成熟的人招募过来,而把不成熟的人赶出去?

在建立游戏规则,让大家都能在这里成长的同时,我认为,早期公司一定要有孵化功能,并且挖掘好点子、做Pre-Angel,否则,即便有点子也因为没有执行而废掉(如果我看到并理解了好点子,我也可能会自己去做或者招募团队去做。毕竟点子在不可执行的人手里,等于没有意义)。

在游戏规则方面,可以参照一下缘创派,缘创派只专注找合伙人,但一些关键的点设置得很好。

5、要聚焦到发现问题。解决方案是第二步。

准确发现问题是核心关键,找到需求,那么解决方案都可以稍后再放。

现在“实现”上的东西都是给出一个结果:城市生活很孤独,我要做个社区;为外国人服务的社区app……这些话谁都会说,但这些东西有什么价值呢?只有找到需求和切口、提出对的问题(参见我刚刚发布的一篇文章:提出正确的问题),你才有可能找到解决方案。这时,才有可能进入实际操作层面。

如果信息的发布人自己都没有深入考虑过这个问题,连思考都没有,就把一段话发布到这里了,这样的信息垃圾只会降低整个网站的质量。

6、创业ing其实更靠谱。

即便将来就要做“孵化前”的创业,现在直接选择这个切口也有些太难了。沙里淘金是非常辛苦的活儿。

与其这样,莫不如成为刚刚创业的创业团队的创业直播平台。

这样,即便每个月都只有几个创业企业,但通过持续的直播,专注的推广,挖掘创业团队产品思考、返工以及痛苦迭代和快乐成长的多方面,以此吸引乐于观摩创业的观众,对初创企业而言,也是一种宣传,做得好的话,也有助于吸引用户、吸引投资人。

如果能够做到吸引用户、快速成长,就可能吸引投资人来掘金,这样才会有更多的创业者直播创业经历。这样再继续下去,才有可能推进产品。

为了能够让观众更有乐趣,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公开向大众进行头脑风暴,被采用的点子的用户,每个人可以获得100股股权(由指定人代持)。这样,创业团队相当于又多了推广渠道和种子用户,多增加点子的采用率,也就多了关注度。

只有类似的想法不断激活大家的互动有效性,才能让社区里的各个活跃圈子更加聚焦。

7、整个网站是txt文本,不具有可执行性。

前面已经提及了,“孵化前”的创业项目,需要整合数倍于“创业公司”的创业资源,才有可能把想法变成现实。这些想法包括但不限于:孵化器、天使投资人、政府创业基金、创业场地支持、Demo支持、创业集训课、购买想法、整合资源以及主动参与到创业服务中去。最终要能够持续产生把想法变成产品的案例。

这样,才会真正驱动想做事的人,把这里变成做事的第一步。(因为反正都是要创业,但是在这里经过曝光、推广、发现、以及大家参与,可以提前预热,就像众筹起到的作用一样,那么大家自然就会来,这样,才会有专业创业者追求投资和曝光;业余创业者追求专业;科技爱好者们可以见证创业过程。

8、流程控制:推荐简书的模式。但还可以更好。

怎样能够层层推进?一个想法需要不断的说服用户进来、使用、流连忘返、下次还来。但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因此,在使用体验上,也必须能够层层推进。

比如可以分步骤点赞。给需求点赞,给内容点赞,给解决方案点赞;

必须有5个赞同以上,点赞的人才能看到更进一步的内容;

如果内容比较差,还可以再踩下去,这样大家就看不到;

比如大家发的内容都可以陈列在一个叫“时间线”的栏目里,只有得到10个赞以上才能推进主页;

……

必须要能让每个人都可以有更多的刺激节点,可以继续读下去。这就要参考评书、或者网络游戏或者一些牛逼论坛的一些设置。

要激励大家常来看更新;更要激励内容提供者不断的爆料,提供丰富的可窥视的内容。同时,还要通过这些节点,把优秀的内容筛选出来,让大家能够做得更好。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我没有对内容逻辑性和可执行性进行彻底梳理,以上所有想法仅供思辨参考。

最后的最后,如果你也有想法,第一件事不要急着告诉别人或者发布上网,先研究所有的资料,写一个商业计划书,很多问题自己先解决掉,这才有可能“实现”创业的第一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