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演化孕万物 看局破局创新局

2023-12-12  本文已影响0人  金生馨

文/丁守全

对复杂问题(摆脱危机、论证项目)作出正确研判,必要条件是全面、客观、深入。《矛盾论》是毛主席反对党内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一个核心观点: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基本原理: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像教条主义者一般不去分析具体的情况,千篇一律地使用某种固定的公式到处硬套。在研究、分析问题时,要做到三忌。

      忌主观性,即不会客观地看问题(拍脑袋想当然);

      忌片面性,即不会全面地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忌表面性,否认深入研究矛盾特点的必要(浅尝辄止)。

      教条主义者犯错误,就是因为他们看待问题是主观的、片面的、表面的,不能认识事物的互相联系和内部规律。

      历史经验:

      两次重大挫折(1927大革命失败和反围剿失利)都与教条主义密不可分。遵义会议以后,情况出现根本性变化。

      不再主观。客观分析环境,找到突围之道(利用军阀间博弈的缝隙)。

      不再片面。发动一切可团结的力量联合抗日。

      不再表象。深入研究抗日矛盾特点,写出《论持久战》。

      从西安事变开始,领导集体取得了一系列对外斗争的重大正确判断和决策:

      正确处理西安事变,判断华北出现重大权力真空,全力往华北扩张;正确分析日本力量的限度,提出持久战战略;正确判断卫国战争和太平洋战争形势,及时派大量精干力量进入东北地区占地;敢于放弃延安;刘邓大军挺进蒋介石统治腹地;及时发动三大战役;执行一边倒的对苏友好政策;抗美援朝等等。

      毛主席在极为闭塞的延安和西柏坡做出的精准决策,一方面是站位很高,跳出一时一事,全面、客观、真实、深入地分析时局。另一点就是情报能力,真正做到了知己知彼。

      启示:

      混沌环境强者博弈,胜在格局与思维;不学教条主义者,拿着本本会议不断指点江山;不学经验主义者,手攒老本当着教授吹水侃山;深入矛盾一线,找准问题理出思路打出江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