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乡教育现状:社会资源分配不均引发的教育焦虑

2023-11-13  本文已影响0人  心悦良言

记得小时候,每家每户的孩子都是我们熟悉的小伙伴,每天早上我们一起上学、一起放学、一起玩耍、一起约架……

可是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家长们都喜欢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了市里读书,他们聚在一起还会讨论什么学区房、市里的重点幼儿园、市里的重点小学……

看到他们个个都讨论得热火朝天、忘之所以。他们仿佛是在说:“要跟别家的孩子攀比一番各自的学校环境、学校设施和学校师资,甚至是攀比一番各自孩子的学习成绩。”

从表面上来看,他们是在讲述自家孩子的学校、成绩和成长环境,可是从更深远的意义上来说,这却是成为了一个人们渴望得到更多教育资源的社会问题。

那么,这究竟是什么原因才导致出现这样的社会现象呢?

在《县乡的孩子们》一书中,我们能清楚的看到作者杨华和雷望红老师,给读者讲述了县乡的教育环境、教育设施和教育师资等等的现状。

本书总共分为六个章节,在本书第一个章节中,作者具体讲述了如何才能办好县中与乡校的宝贵意见。

书中给读者讲述了许多方面县乡教育机构的一些弊端和现状,也几乎解释了家长们为什么不愿意把孩子留在县乡级的学校里就读的问题:

第一、学校环境差,缺乏任教老师。

第二、学生数量少,老师教不好。

第三、同辈群体少,学生学不好。

第四、教育质量差,家长不满意。

……

对于80后而言想必对分班的印象特别深刻,成绩好的学生会被分到重点的班级,而成绩差的又调皮的学生会被分到普通的班级。即便是不分班级,也会通过调整学生的位置来区分三六九等。

那么,好学生会给老师带来什么好处呢?这对于老师而言,可以做到重点关注每一位优等学生的学习情况。

好学生的学习基础都不错,老师可以将绝大部分精力用于教学,而家长们也很乐意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

但是差等生就不一样了,在普通班级里的学生几乎是多元化的,这就意味着什么样的学生都有。

比如书中所说:“针对优等生,老师会把重点放在如何提升优等生的学习成绩上;针对学困生,老师会用操行分对他们进行约束;针对留守学生,就会把本该是家长完成的任务,却是要转交给老师去完成。

甚至会遇到一些不理解老师工作的家长,老师还需要给他们进行教育政策和教育方法的辅导,所以这就会使老师在教学工作上分心。

本书就先介绍到这里,如果你想了解县乡教育将来会向哪一个方向发展,或者你也想了解一下如今县乡的孩子们的现状,欢迎你来阅读一下这本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