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妞妞》——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周国平的<妞妞>看的我忍不住潸然泪下.......
因着16年前的父亲,我开始认识了“癌症”这个词,也开始有意无意的关注与这个词有关的所有的人与物,早期山崎丰子的《白色巨塔》,最近一段时间的《癌症传》《生命最后的读书会》以及今天周国平的《妞妞》
《白色巨塔》是从医生的角度变为病人时对待疾病与绝症(癌症)的自省,《生命的读书会》是从子女的角度及病患自身的角度面对绝症(癌症)时的生命思考,《癌症传》是从学者的角度梳理整个人类及医学界与癌症斗争的历史,唯独只有《妞妞》是从一个初做父亲角度,看待“癌症”对家庭及生命的影响。刚过满月的妞妞,在父母还未从迎接新生的喜悦中回过神来,就收到了上天送给他们的一个黑色笑话:妞妞被确认患神经母细胞瘤,极恶,无法长大。在此后的日日夜夜里,开始了爱哀交加的煎熬,从不谙世事的婴儿,到开始咿呀学语,到会爬会跳,再到蹒跚学步;从只会咿咿呀呀,到开始会叫爸爸,开始会叫妈妈,到开始逗爸爸妈妈笑,开始唱歌跳舞的表演节目闹;妞妞的降生,给这个家庭注入了灵魂,让这个曾经浪漫的二人世界,成为一个真正有了灵魂的完整的家,而她疾病,她的成长,她的欢乐纯真,又注定终将成为这个家永远的痛 。“父母是把儿女当作自身的一部分来爱的,儿女却不可能把父母当作自身的一部分”孩子的欢乐与痛楚,终将延伸的父母的身上,父母的心里。随着孩子成长,这份延伸必将更为深邃而长远,付出的越多,关切则越重,快乐越多,痛楚越重。“当父母面对幼子时,其所有的社会属性都将失去作用,唯独他的自然属性,爱子护幼的本能完满的显现:血缘产生的本能的爱!
回溯这一切的根源,更将夫妻两人拖入内疚与自责的深渊:如果雨儿怀孕5个月的那天,没有当时不合时宜的那个电话,没有当时的一时任性争吵相互赌气,如果没有她感冒表妹的过来临时居住一晚,雨儿就不会感冒发烧;如果当时在医院没有碰到那个冷漠无情的医生,就不会有后来那个医学博士带雨儿反复照X射线的胸透,如果没有反复多次照射,也许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痛苦局面,只是,人生从来没有如果。看着妞妞一日日的成长,那种反复自责的心境尤甚,不止责怪妞妞出生之前的自己的任性赌气,还有孩子刚刚确诊时治疗方案的选择:如果当时选择手术,即便孩子瞎了,至少她还可以健康的活着,也许她不能活的跟普通孩子一样长久,至少还可以看着她慢慢长大啊!虽然多个医生曾经建议不手术,可做父母的内心,总还是存着那么一些些的希望啊!悔恨是事后的聪明,似乎在悔恨者的眼里,往事是一目了然,诚然忘记当初选择时错综复杂的困境和另外一种选择的恶果,只是事后,已经选择的恶果的呈现反而促使他成了那种未实现的选择的狂信者,竟然相信另外一种选择会带来不同于今日的结局。可是,这一切全都是想象的结果。选择的困难,恰恰是一个人永远不可能依靠自身的经验来对不同的选择做比较,无论当时还是事后,比较都是在想象中进行并取舍,一旦做出选择,即意味着排除了其余一切可能的选择及相对应选择的体验他们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选择的困境并没有消除,迟早都会转化成为反省的困境再度折磨我们。当面临厄运时,无论怎样的选择,悔恨或内疚自责便已成宿命。当科学无能为力时就只能选择相信奇迹,奇迹是苦难之子的梦幻,绝望着的天堂和希望。因为你会对自己说,医学是落后的,但生命是神秘, 奇迹是真有可能发生的,理智的人也许不会信,但做父母的一定会信,因为那饱含了父母所有的疼爱与期盼啊!
孩子是家的灵魂,孩子来了,给家注入了活力,带来了生气,孩子走了,同样抽走了父母心,带走了家的魂,甚至连孩子到来之前的家也不复存在。孩子没了,家也散了,但伤痛却变成了永恒。共同经历的失子之痛没有变成夫妻的纽带,反而成为了毒药和障碍,所谓共同受难其实只是表面,各人所感受的内在痛苦是无法分担也无法传达的,期望对方分担,落空了,期望则会变成彼此的怨恨。这样的结局,是做父母之前无法预料也不曾想过要面对和能面对的。
”癌“已成为一个魔咒,它出现在年迈父母身上,虽然悲痛,但也能承受,毕竟终究有一天,父母要离我们而去,我们也终将离开父母独立于世;出现在伴侣身上,会痛苦消沉,会受打击,但想起伴侣一部分以孩子的形式还陪伴着我们,至少还会有一丝生的希望与温暖;唯独发生在未成年的幼子身上,是我们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伴随着爱与希望而来,却又匆匆带着爱与希望远离,留给父母留给家的除了绝望与冰冷,还剩什么?
没有了希望,犹如生活没有了阳光,我情愿,人生永远没有这样的选择!
科学在进步,我希望有一天,我及我的亲人,妞妞及妞妞的亲人,以及所有的宝贝及宝贝的父母亲人,都不再面对这样的承受,这样的选择与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