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知诗中意,再读已是诗中人》

窗外,雨在诉说,这个夏天的心事。
翻看这本摘录的诗集,一股淡淡的墨香,氤氲在这个灰蒙蒙的下午。
看到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把孤独写到了极致。就像上一篇简书《很多时候,我情愿一个人独处》。不再喜欢百无聊赖的热闹,只想一个人安静地呆着,哪怕是多说一句话,都觉得是多余的。
张爱玲在《半生缘》里写道:“中年以后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其实,女人也一样。
也想,在茫茫雪海,这幅简笔画里的蓑笠翁,是自己。
看到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有些话,适合留给自己,所以,习惯了打开简书,说给自己听。就像去年的这个时候,写给自己的《今夏的阳光不敢直视》。好多事情,不会按照所期待的样子呈现,尽管竭其所能,终有不被理解。
过去是身累心不累,如今是身累心也累。
如果事与愿违,那一定是上天另有安排。
看到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回首往事,也曾为意气风发而满足,也曾为一时冲动而嗟叹,当繁华落尽,枯叶飘零,才明白平平淡淡才是真。
看到蒋捷的《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此时,听窗外的细雨,思绪朦胧。最近,总觉得做什么事情都做不好,虽然时时留心处处谨慎。原来,成长是一生的课题。
这个有雨的下午,这个听雨的黄昏,当小区楼顶萤萤的霓虹灯亮起的时候,意识到:以后,即使在雨中,也不会觉得因没有雨伞而透凉,只要心中有晴空。
看到……
少年时读的这些诗,都成了泛黄的记忆,如今再翻出来读读,才发觉,生活是诗,诗是生活,自己是诗,诗是自己。
这真是“少年不知诗中意,再读已是诗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