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骚客的际遇

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2019-05-15  本文已影响0人  兜子Dolph

我第一次读杜牧的诗,是《清明》,这首诗咋一读,“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感觉杜牧这个人有点伤感,”欲断魂“嘛,再仔细一读,感觉不对劲,这么伤感的时候,怎么还有心思去找地方喝酒呢?

我觉得,杜牧是纠结的,他的诗是好诗,他这个人却不见得是什么正经人——不是那种坐怀不乱的人。

杜牧出生在官府人家,他的爷爷杜佑,做过宰相,还是个历史学家,研究的不是历史,而是史学史。杜牧的父亲早逝,所以杜家在杜牧小时候,衰落了。

杜家有一个世交李德裕,是牛李党争的李党老大,而杜牧成年后,与牛党老大牛增孺的关系不错,这两位在杜牧的仕宦生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令得杜牧在纠结中撕裂。

家道中落这事,在诗人里好像并不少见,杜甫是这样,李绅也是这样。家里没钱了,是不幸的,但对于诗人的艺术创作未必是一件坏事,因为痛苦是艺术的源泉,所以大小杜和李绅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但他们人生的痛苦却并不相同,杜甫一生穷困潦倒,杜牧则像李绅一样,属于那种苦尽甘来的。

读过一些杜牧的诗之后,会有一种感觉,在他诗里经常出现“扬州”,扬州是唐朝的大都市,有名的灯红酒绿之地,杜牧在扬州流连,日子应该过得很潇洒。

比如说“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首赠别诗,是写给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的,尽管这小姑娘既不是大家闺秀也不是小家碧玉,而是一个歌姬,但读着读着,总有一种豆蔻年华的无知少女被杜牧糟蹋了的感觉。

人们常常用豆蔻年华来形容十三四岁的少女,出处就是杜牧的这几句诗。

话说男人是专一的,始终喜欢十几岁的小姑娘,比如杜牧游览湖州时在大街上看见一个小美女,非常喜欢,但是人家太小了,只好约定十年后来娶她,还重金下了聘……十四年后,他到任湖州刺史,当初的小美女已经生儿育女了,没办法,诗人就是诗人,如果是键人我这种下里巴人,就只会一个字,“我擦”,而杜牧,则写了一首诗《叹花》,“自是寻春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

杜牧有一首《遣怀》,“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听着好像杜牧在扬州呆了十年,其实并没有。他到扬州,是牛增孺派他去的,但是没多久李德裕又掌权了,他又被调离扬州。

调离扬州去别的地方之后,还是十分怀念扬州,他给扬州的韩绰判官的诗是这么写的,“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你说教什么不好,偏要教吹箫。

怀念扬州绝不是怀念扬州这个地方,而是怀念扬州的美女,只要有美女,在不在扬州其实没有很大所谓。

杜牧在东都洛阳中央监察机关上班的时候,因病赋闲在家的徐州刺史李愿在家开party没请杜牧,杜大哥急了,倒不是着急蹭饭,而是这位同事家里美女多,不去不开心。他就打电话给李愿,问他几个意思,李愿自知理亏,监察部的人面子还是要给的,于是杜牧兴高采烈的出门了。party上大家很开心,杜牧觉得不过瘾,就问李愿,你们家不是有个大美女叫紫玉吗?李愿指着一个美女说,就是她。杜牧一看果然很美,就要李愿把美女送给他,在场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杜牧则不以为然,还赋诗一首,“华堂今日绮筵开,谁唤分司御史来,忽发狂言惊四座,两行红袖一时回”。

和杜牧相识相好的美女还有不少,张好好、杜秋娘等。这个杜秋娘厉害了,不仅长得特别好看,杜牧是这样说的,“京江水清滑,生女白如脂。其间杜秋者,不劳朱粉施”,跟杨贵妃的“天生丽质难自弃”有的一比,而且特别有才,《金缕衣》就是她写的,“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除了扬州和美女,杜牧还有不少读史论道和忧国忧民的诗。

在他还没有发现扬州之前,就写下了有名的《阿房宫赋》,尤其是这段,“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真不愧为史学家的孙子!把历史的兴旺看得如此透彻。

在到扬州之前,他写下了《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一首诗把赤壁之战看的很透彻,要是没有东风,胜利的一方就是曹操了,但是杜牧却没有直言谁会胜谁会败,而是说孙策和周瑜的老婆大乔和小乔将会被锁在曹操专门用来招待美女的铜雀台里。

到达扬州的第一件事,宏观的看江南,被江南众多的寺院所吸引,写了“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感兴趣的并不是寺庙所代表的佛教,而是背后的寺院经济对国家社会的影响。唐朝自认是老子李耳的后代,以道教立国,但从魏晋以来,佛教一直社会上一股强大的力量,他们占有土地又没有任何的税赋,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走近扬州,仔细的一看,杜牧看出了忧患意识,在秦淮河畔,杜牧写下了《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是这样的一个人,流连扬州,喜欢美女,看似纸醉金迷,却时时牢记在读史论道中忧国忧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