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写字的时候,我在说什么?(51:如今的意识,曾经的无知。)
昨晚去看了最近大热的电影,一部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战争片。
在去看之前,听闻了网上很多吐槽《长津湖》的言论,看完之后我就在想,可能是因为我不太懂欣赏电影本身,所以才会觉得这部战争片不错。
与此同时更大的可能——我只是越发的敬畏经历过战争本身的所有英雄儿女,也越发的为自己可以生活在如今这样一个和平的年代而感到幸运……
关于《长津湖》,听说一直在上升的只限于票房,一直在下降的不仅限于评分。这是不是很讽刺的说明了人们喜欢跟风从众和吐槽评判的嗜好。
有人说:“近三个小时的电影,大量内容不过是繁琐冗长、废话连篇、虚张声势、毫无用处地兜售情怀,完全是浪费观影者的时间。”
我就奇怪了,当下的人,有时间有耐心坐那儿刷几个小时甚至整天的短视频,却没有耐心看一场伟人们曾历时无数个日夜挨饿受冻的艰苦而如今只被改编成的三个小时的战争片?
如果说那些话的人,不是因为活在了战士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里,他们还有心情说那种话吗?面对历史,当下的我们,有什么资格评判呢!?
真的以为自己是深谙电影美学本身的专业人士吗?
吐槽说该部影片卖情怀的也是大有人在,就算是吧!可卖情怀怎么了呢?有什么不对呢?
但试问,你如何想象一个人在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下,仍愿意不惜自身生命而奋勇杀敌呢?你以为那些战士靠什么穿梭在枪林弹雨之中呢?你以为在看到同伴血肉模糊、奄奄一息时,他们如何度过呢?
如果说,他们靠的不乏是自己坚韧的意志、精神上的期待以及爱国的情怀,那影片传递这种精神,又有什么不对呢?
还有人说,因为影片不必要的啰嗦内容,导致没有做到真正的还原历史。
是啊,当然没有做到完全还原历史,但这不是因为影片的问题。而是因为我们看到的听到的表达的,远抵不上曾经的战士们承受的。历史的战争从来不可能彻底还原,因为他们已经为我们打下了和平。
倘若真的还原,在我们的生活中上演,我倒是忍不住怀疑当下的我们是否可以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带来和平的世界?这是我每次看完战争片,都忍不住要思考的问题,当然,也是忍不住拷问自己的时候……
当下的我们,心中能有如此大爱和大无畏精神的人,有多少呢?
而因为如今的和平,我们不必去思考和担忧,也因为如今的和平,我们忘了最该珍惜的是什么……似乎只有自己个人的成败得失、爱恨情仇值得自己思前想后。
突然想起来,我在看电影的时候,当放到战士们啃着冻僵的土豆时,我身后竟然有人发出像是在看搞笑视频一样的笑声,我不明白,这为什么值得发笑?实在不明白,难道是我笑点太高了吗?
写这样一篇观后感,我觉得很惭愧。
记得小时候,我最讨厌看战争题材的影视剧,实在不明白那有什么好看的?不仅无聊还相当的枯燥乏味,所以,每次爷爷在看战争题材的电视剧的时候,我都只能站在一旁打瞌睡。与此同时,又因为爷爷要看战争片,所以我不能看我想看的爱情片,以至于我更加的讨厌战争片了……
真正喜欢上战争题材的各类作品,是在经历了她离开的创伤之后,换言之,战争在慢慢治愈我。因为对战争了解的越多,就越发的意识到自己伤痛的渺小以及活着的幸运。
于是,我开始去了解更多可以凌驾于我苦痛之上的苦难。而这世间,多的是可以扩大我们承受能力范围的苦难。
正如我曾对自己说——我在等,等一场更大的灾难,等它带我脱离如今正在经历的灾难带给我的痛苦。
慢慢地,我越来越惭愧,当我了解得东西越多。因为我越来越明白,如今才意识到的一切,不过是更加地证明了自己曾经的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