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在说混圈子,你到底会不会混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社会上为五斗米折腰,也愈发会发觉圈子的重要性。但往往会发现,很多人参加各种混圈子,三五七年下来,依旧被封印在原有的圈层里,正所谓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做品牌和产品的时候也是如此,《定位》理论奉为经典,把自己产品定位得高大上,王老吉、宝马、江小白各种经典案例了然于胸,倒背如流,无奈自己做的产品别人不是觉得“杂牌”就是无感。
最近几年也老在说社会化营销,开口不是要学习杜蕾斯就是学习李佳琦和薇娅,但他们的营销团队动不动就是几十上百人在做支撑。而我们连微信好友都没超过1000人,颜值文案又统统不在线的人要如何学呢?
以我今年做的精酿啤酒为例,今年我做了一些调研并结合自己身边的一些资源,觉得精酿啤酒会是一个不错的项目,因为越来越多的人都会想喝好一点的啤酒,于是我跟我身边的朋友推荐我们的项目和啤酒,得到的答复却是这样的:这酒一罐要2/30元起,我一般都是喝青岛和百威,一瓶最多十块钱,我越听越受打击。这也是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觉得身边的人是最会支持我们的人,结果最打击我们的也是这些人。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原因在于你问错人了,你问的这个人,他对这个事情既不了解也不喜欢,他会下意识的排斥和否定。
其实只要不好大喜功,善用互联网工具,量体裁衣,凡事都有方法。例如《深度粉销2.0》这本书里讲到的用户粉丝化的一个法则:圈层化:社会化营销的底层逻辑。
《深度粉销2.0》用户运营三大圈层原文摘取
用户运营三大圈层定位:
用户圈层可以分为核心层、影响层和外围层(如图所示)。核心层就是我们最初擺动的那一小波核心人群,他们是产品和品牌的拥趸,黏性最强;影响层则是我们觉得有影响力的一群KOL;而外围层,就是最后被影响到的更大范围的人群。
(1)核心层
一般来说,核心层是对产品和品牌最有兴趣的一个群体,也是痛点最为清晰明确的一个群体。他们是最有可能转化为忠实用户的人,是粉丝“基本盘”的来源,也是整个深度粉销体系的基石。
(2)影响层
确定核心层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还要找到影响层。影响层是核心层外围的更大范围的粉丝群体,其准人条件相对核心层要宽松一些,主要是相关领域的KOL(关键意见领袖)
(3)外围层
这个更大、更广的人群就是外围层,即普罗大众,如果推广到这一层面,证明产品已经影响到了比较多的人。
三层的结构分别核心层、影响层和外围层,我们通常都是先做好核心层,然后再一步步扩散到影响层和外围层。因为我们在创业和做营销的时候,通常我们并没有那么多的启动资金,所以我们才需要社会化营销,才需要圈层化运营,那我们应该如何搭建这三个圈子呢?
以我做精酿啤酒项目为例,首先第一步:思考你的产品/服务能满足那类人的哪类需求,我发现会买20元以上啤酒的人,一来年纪不会超过45岁,二来收入属于中等偏上水平。接着第二步,找到对我产品最感兴趣的那一个小群体,我环顾了一周,身边是有零散的一些人,但没有形成一个圈子,于是我加入了创业者和高管为主的一个商会组织。因为特别大的商会我很难够得着,二来大佬们都五六十岁,谈的都是几千万上亿的项目,我的小项目无法入他们的法眼。接着是第三步,获得核心层人员的认可,并满足他们的需求,我在这个商会里面,凭借我组织活动和结构化撰写商会的一些流程和规则。获得了商会里面领导团队的认可。于是他们会抱着支持我的想法,同时他们也喜欢聚会喝酒,就买了我的酒。第四步是设计亮点,第一个,套装的形式,避免了选择困难症,第二个是给商会的小伙伴以会员价,让我们的套餐比普通的啤酒价格略高,但跟餐饮店里的相比差不多。因为产品组合和价格设置得当,喝过我啤酒的伙伴们会自动在群里和朋友圈帮我宣传。通过这四个步骤,我的酒已经在商会里面打开了,订单也源源不断。
和香港大学华南校友会的联名活动四个步骤
第一步:思考你的产品/服务能满足那类人的哪类需求
第二步:找到对你产品最感兴趣的那一个小群体
第三步:获得核心层人员的认可,并满足他们的需求
第四步:设计亮点,让意见领袖愿意为之宣传
而这四个步骤之所以没有包含外围层,是因为从影响层到外围层不可控的因素太多,举个例子,苹果二十年前发明了Ipod,苹果的死忠粉,也就是他的核心层会买,接着里面的人会提它宣传,形成影响层,一般的喜欢听歌的人也会买。但还没等这款产品去影响喜欢听磁带的年纪比较大外围层人员的时候,Ipod就被IPhone取代了。对于特别不确定的东西,我们这里不讲,其实前面两个圈子尤其是第一个圈子能运营好,已经很不错了。只要利润不是特别稀薄,起码是一个千万级别的公司。
讲了这么多,不知道你知道怎么混圈子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