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跳不出的不是如来佛的手掌心而是因果
《西游记》是著名的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之一,出自明代吴承恩之手笔。这本书基本是家喻户晓,大家对这里面的故事基本都是耳熟能详。一提起西游记,都能想到里面的孙悟空本领齐天,能降妖除魔,一路保护唐僧西天取经,非常有手段。
但本领如此大的孙悟空,在大闹天宫的时候最终却没有能逃脱如来佛的手掌心。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在网上有非常多的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各有各的见解,下面我也将试着分析一下。
大家看西游记,不管是原著还是电视剧,一般都只是当成神话故事来看。大都是被书中孙悟空的本事和里面一个一个降妖除魔的神话故事所吸引,为孙悟空的齐天本领和护主的忠心所折服,而书中的诗词却比较少的去给予关注。
但是我觉得可能更精华的东西其实就在诗词里面,那里面包含着作者对人世间真理的体悟。就如绝世的武功一样,有一个心法,在心法的基础上才有了一个个厉害的招式。用佛家的话说就是心生万法,书中诗词所体现的就是心,而一个一个小故事就是法,当然其实法不离心。
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是在书中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而这一回开篇就是一首词:富贵功名,前缘分定,为人切莫欺心。正大光明,忠良善果弥深。些些狂妄天加谴,眼前不遇待时临。问东君因甚,如今祸害相侵。只为心高图罔极,不分上下乱规箴。其实在这首词里面就为孙悟空大闹天宫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吴承恩的不少诗词里面都透露着对善恶果报、因果的深信不疑,而这首诗词里面就透露着孙悟空的结局是因为因果。孙悟空该当多大的官,是前缘修来的,不该给你官小了,就心中不满而导致最终造反(心中有不满其实问题还不算大,但不该被这不满牵着走,一步步走向了造反)。所谓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而无论做了什么事,善恶到头终有报,这就因果,这就是天道。
而在这回中,如来佛的这手掌心就代表的是因果,任你本事再大,纵然可以翻江倒海,上天入地,也绝没有可能逃出因果之外。所以也就有了孙悟空被五行山所压后这首诗:
当年卵化学为人,立志修行果道真。万劫无移居胜境,一朝有变散精神。
欺天罔上思高位,凌圣偷丹乱大伦。恶贯满盈今有报,不知何日得翻身。
孙悟空就是心猿,而猴子都是窜上窜下,跳来跳去没个安静的时候,这就代表了我们凡夫平时散乱的心,一会想着一会想那,各种欲望。而如果这些欲望不加以控制,就比较容易造恶,到时候必有恶果。这五行山就代表了恶果,压着孙悟空(心猿),帮孙悟空定心。
注意:我这里丝毫没有宣扬宿命论的意思。虽然万事逃不出因果,但其实因果是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的。因为因果是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来把握的,所以才有种善因得善果。纵然现在所谓的命运(恶果)很惨,但是只要善根(善心)在,不断的种下善因,这恶果就是可以被改变的。不管是何种风雨,终会有过去的时候,总会雨过天晴的。所以才会有这第七回最后才会写:恶贯满盈身受困,善根不绝气还升。果然脱得如来手,且待唐朝出圣僧。
只要善根(善心)不绝,终有一朝会翻身的。所谓一念善心起,万福顺缘生。其实《西游记》中还有非常多的诗词是值得好好玩味琢磨一下的,对我们有一个积极正确的心态会很有帮助。以后有机会再慢慢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