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韩非子-安危》 第十章 安智危争

2020-05-18  本文已影响0人  红林主人

红林悟道《韩非子-安危》 第十章 安智危争

红林悟道《韩非子-安危》上一章韩非子主要讲了君主依法治国,使每个人才智的发挥与尽职都纳入到国家律法的框架内,这样才能国富民强,以动则胜,有静则安,只有依法治国才能在外敌入侵时战胜,只有依法治国才能让社会安定和谐。为什么要依法治国,因为社会安定是民众乐生重死的前提与基础,国家动荡社会战乱不断,民众痛苦不堪,何来乐生重死。就象叙利亚常年的战争,民不聊生,活着都是问题,何谈什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韩非子认为君主依法治国,国家安定太平,民众才会乐生重死,只有民众乐生重死了,人们才会好乐行善,爱惜自己,爱惜他人,君子多小人少。这样就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君主的地位才会常立。

韩非子说的很明白依法治国就能“社稷常立,国家久安。”这一节的论述也解开了我多年疑惑,改革开放我们总在强调要为经济建设国家发展创造良好的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在国内采取稳定压倒一切的政策,现在看来这是多么的智慧,这和韩非子的思想是多么的吻合,圣贤的智慧总能为现在的中国提供无穷无尽的解决策略。是啊,只有国际社会和平,国内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才有基础,人民生活才能改善,民众才会有乐生重死的思想,依法治国才会有社会基础,追求美好生活才有希望。国家法律首先是保护人生权,其次保护财产权,国家安定了,才会有人生权,有了人生权就会有财富,有了财富就有了财产权。国家混乱,民众既无人生权,更无财产权,有法律有何用。民众的权力与法律的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相互促进与需要的关系。

为了说明君主依法治国和社会安定和谐的重要性,韩非子举了两个很形象的例子“左奔车之上无仲尼,覆舟之下无伯夷。”意思是在狂跑的车子上不会产生孔子那样的智者,在倒扣的船只下不会产生伯夷那样的廉者。这些事情我们都有切身体会,韩非子的意思很明显在狂跑的车子上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活着,同样在倒扣的船只下人们想的也是如何活下去,在危机之时,人们首先是求生,万世师表的孔子与贤者清者伯夷也不例处,孔子与伯夷首先是人,是人就有人的通性,比如韩非子所说的在危险之下的求生欲望。韩非子说这些就是要告诉君主与世人社会安定的重要性,社会安定了民众才会乐生重死,安居乐业,社会才能进步文明。可见中国人为了国家发展,费尽心思追求国际和平、社会稳定是多么的智慧。

而能让国家安定的只有国家律法,所以韩非子说“故号令者,国之舟车也。”意思是所以法令就是国家的船和车。只有车与船平稳了才能前进,国家律法建全了,依法治国了,国家就稳定了,国家稳定了,社会才会进步,民众才会安居乐业。“故号令者,国之舟车也。”这是依法治国最好的解释。圣贤们从来不会讲大道理,都是这样的深入浅出的把问题讲的生动鲜活,让听众一目了然。

依法治国可国泰民安,随之才会智者出现。韩非子认为“安则智廉生,危则争鄙起。”意思是平安时智慧和清廉的人才能出现,危乱时争夺和贪鄙的人就会蜂起。只有社会安定了,民众的生活有了保障,文化生活才会有需求,思想才会摆脱基本物质的束缚得到提升。饥寒交迫时,人最需要的是温饱,成天想着的也是解决温饱,一切的出发点也是温饱。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思想代替不了粮食。当我们解决了民众的温饱后,文化生活才有了需求的基础。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国爆发,民众纷纷抢购枪支食品,这就是“危则争鄙起”,在中国社区进行统一的管理,食品进行统一的采供,产生了许多聪明的作法,这就是“安则智廉生”。

【左奔车之上无仲尼,覆舟之下无伯夷。故号令者,国之舟车也。安则智廉生,危则争鄙起。】

民众是社会的基础,是国家最小的单元,民众只想过美好的生活,就这么简单。君主是国家的统治者与管理者,君主需要长治久安,社会稳定,君位常在,而这正好是民众美好生活的基础。而这些都必须通过依法治国才能实现,所以依法治国既是民众也是君主实现目标的方法。依法治国自然而然的就成为现代国家最为理想的治国方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