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剖析留存利弊

2020-09-07  本文已影响0人  Demo呆某人

当初出国的时候舅舅就不同意,因为出国就意味着我可能不能陪在爸妈身边,有事情了顾不上,还要花很多家里的钱。

但是就算回国的话我也还是不能回到大庆去,那爸妈会跟我去北上广深么?大概率也不会,所以差别就是在国内他们还是可以经常来看我的。但在澳洲就没那么容易。

而且没有良好经济支持的家庭陪伴,并不长久。有的人躺在家里什么也不干‘陪爸妈’,确实有每天陪伴,他爸妈丝毫谈不上开心吧。亲情不是这样体现的?虽然我真的很想他们。

在这里我确信我能找到一份能支持自己生活开销还能存下钱的工作,只不过每天可能会一心扑在工作上,我一个人在异国缺少陪伴,父母也逐渐年迈缺少陪伴。但是我一定会有钱能支持我给他们经济上的支持。

把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摆在这里了,方便自我剖析。

生理的需求,这个谈不上,在国内,在澳洲都是可以满足生理的需求的,在两边我都是可以满足自己的温饱的。

第二个安全的需求,就开始有点挑战了,在澳洲的我现在正在处于缺乏安全感的阶段,没有稳定收入,对身体将康缺乏安全感,不敢表现自己,感觉自己会受到威胁。这个如果放长远来看的话,在澳洲有稳定工作之后,会有所改善,有了医保和各种之后会打消对身体健康的疑虑。在国内来讲的话,回国以后我对安全的需求将迅速得到满足,我觉得自己有钱看病,有胆量表现自己了,不会受到威胁。我目前的思维里,国内生活胜出。

第三个社交需求,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如果找到了女朋友,会好多了。如果没找到能相互支持的女孩子,自己一个人在澳洲打拼,父母也远在天边无法照顾与被照顾,那这里面的煎熬是很大的。回国的话会有机会认识更多的女孩子,时常可以回家看望父母,父母对我的生活也有更多的潜在参与感。目前的思维中,这一点还是国内生活胜出。

第四个,尊严的追求,成就,名声,地位。如果我在澳洲创业,和中国创业相比,相信澳洲更胜一筹。

第五个,自我实现的需求。如果我能偶到达了这一点之后,两个国家对于我来说完全不用做选择,哪里都一样。

这样分析下来,我觉得我只参考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就好了,最好能搭点社交需求。

首先在澳洲赚20万rmb年薪和在国内北京赚20万年薪一样吗?结论是,肯定不一样。这一点从房价收入比上面就能得出明显的结论,2019北京的房价收入比为22.5。而悉尼的房价收入比为11左右。意味着相同的工资水平下,在悉尼买房要比在北京买房容易一半,而这一半就是十几年工作的差距。但是如果不玩买房这个游戏呢?当然了,也只是想想,想让父母放心,不操心,结婚买房买车稳定工作是他们眼里的必要因素。

几天前问了国内做hr的朋友,按照她给我的建议来说,不建议我目前的学历回国发展,该吃的苦一样也少不了,生活压力丝毫不会降低。回来的话至少要读一个研究生再回来。讲道理我现在对大学学历这件装备持有怀疑的态度。读完研究生并不见得会给专业方面的技能带来多么大的提高,除非你要去搞科研,那不一样。

综上总结,拿了PR,在这边打拼吧。路是走出来的,人经不起折腾。不要赔了夫人又折兵。

我在胡说八道。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