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冯小刚文革里的一场春梦
![](https://img.haomeiwen.com/i2361423/052a211368bf92f2.jpg)
窦文涛在《锵锵三人行》里说,文革时他最喜欢《红色娘子军》,一遍又一遍地看,只因为红色娘子军的短裤与绑腿之间露出了大腿,他唯有在那儿可以看到大腿,娘们的大腿最勾销的那部分。
的确,在那个性压抑、性黑暗的日子里,娘子军的超短裤,那是唯一的一抹亮光和希望。而五十年代后期出生的冯小刚,似乎体会更加深刻。
在他十几岁的“芳华”里,在最需要性启蒙的时候,遇上了文化大革命全面禁欲的年代,“性·错·罪”几乎三位一体,性是一个不可触摸的话题。这也许给内向的冯小刚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不然,几十年以后,他也不会把《红色娘子军》搬上春晚的舞台。
这个红色娘子军的情结一直埋藏在冯小刚的内心深处,无法表达,直到他遇见了严歌苓的小说《芳华》,并把它搬上了大荧幕。《芳华》是严歌苓的青春记忆,作为片中萧穗子的原型,她讲述了她自己的芳华。当然,《芳华》也是冯小刚青春回忆,更是他文革时期的一场梦。
冯小刚19岁去的宣传队,20岁到的文工团。回忆往事的时候,他说很多事都会被忽略掉,但唯独这一段生活一直长在我的心里,挥之不去。当脑子一片黑白的时候,唯独这一段生活是有色彩的,同时也有一些芳香的味道,就像片名两个字——芳华。”
部队文工团在那个年代是一个特殊的存在,那里不用打仗,像一个文革时代的世外桃源,更贴切的来说,像个乌托邦。
冯小刚说,当他为了电影搭建了一个部队大院,年轻演员穿着军装,塑造了一支文工团,这让他恍如隔世,当电影停机的时候,又觉得如同海市蜃楼一般的幻灭,乌托邦消失了。
电影《芳华》就像一个乌托邦,镜头里女兵修长的身材,挺拔的局部,白花花的大腿,配上电影灰黄的色调,像来到了冯小刚的梦里,来一场“游园惊梦”。
整部影片都穿插着大尺度的镜头(描写文革片里算大尺度),文工团排舞时的局部特写,女兵们更衣室更换衣服的全景,何小萍洗澡高斯模糊的镜头,萧惠子紧身牛仔裤的臀部,以及和那个时代极不相称的蓝底游泳池和碎花连体泳衣,这一切都是冯小刚的梦,一个文革的春梦。
![](https://img.haomeiwen.com/i2361423/6d5249e94122f63e.jpg)
而电影的一开始,几个年轻女兵在排练红色芭蕾剧,用了几个长镜头,让人想起了达米恩·查泽雷的《爱乐之城》,透露着一股青春、欢快的气氛,也许这就是那个时代的爱乐之城。
冯小刚想用一场梦来逃避当时的政治大环境,逃离那个时代。尽管那是个压抑的时代,但就像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谁也不想把自己的青春回忆,变得灰暗单调。
一个优秀的电影总会把不快乐的日子变拍得美好,那样才能苦中作乐,然后无情的透支快乐,最后迈向无尽的悲伤。冯小刚似乎懂得这一点,而且他本身就是一个贺岁剧起家的导演,快乐和悲伤地转换驾轻就熟,像《美丽人生》《鬼子来了》《活着》那些经典的电影一样,《芳华》似乎做到了这一点。
但由于剧中人物过多,想交代的东西太多,主线并不明确,导致了没有主次重点,有点流水记事之嫌,但对于讲情怀的电影,这也许不是缺点,只把几段往事讲好,就能打动观众的泪腺,况且最终还是拉回到刘峰和何小萍的主线上来了。
回到电影和小说上来,小说一上来就以模范标兵刘峰的“触摸事件”为切入点,来讲述整个故事,电影也对“触摸事件”作为一个较大的篇幅来刻画,小说主要表达对人性的压抑,到电影里似乎又加了个爱情的因素在里面,更加让人唏嘘。
那是一个性禁忌的时代,男女在街头接吻,会被抓进牢里。谁掌握了谁的男女作风问题,就可以对其发动专政。性发育得不到正确的指导:男孩子遗精被认为“有伤元气”,《生理卫生》课本里教导通过“树立远大理想”来防止手淫。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模范标兵的好人雷又峰(刘峰),似乎更不能谈恋爱。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怎么可能谈恋爱,怎么可能有私情,怎么可能有性欲呢。刘峰也许在思想污秽的时候,也会拿出“老三篇”来警示自己,让自己做会一个合格标兵。
80年代有《新婚性卫生》指导手册,90年代有港台色情电影,2000年代陆续有了饭岛爱和苍井空,2010年代有——,什么都有,而文革时代只有《红色娘子军》,但这是万万不够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2361423/ab8047eeeefd8d08.jpg)
所以,刘峰的“触摸事件”还是发生了,也许只有这件事让小说中的萧穗子明白,刘峰是真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也有情欲。而在电影里林丁丁说我不能和他恋爱,不然别人会说我腐蚀我们的活雷锋。
《芳华》里的“触摸事件”和王小波《黄金时代》里的“搞破鞋事件”极其相似,唯一不同的是刘峰是个学雷锋标兵,而王二是个腐败分子,而这样的作风问题对于标兵更加残酷,所以最终他成了个悲剧是人物。
如果说电影的前半部分,是冯小刚文革式的春梦,那么电影里越战部分便是一场噩梦。冯导再现了《集结号》战争场面的掌控力,在芳华里有过之而无不及,表现得更加残酷,有些镜头甚至让人感到不适。
从春梦到噩梦,直到最后的梦的醒来,便是更加残酷的现实,刘峰和何小萍的遭遇,给我们当头一棒,把我们从梦里惊醒,然后告诉我们现实有时候比噩梦更唏嘘,更可怕。
就像电影里说,这场战争或者不如死去,那个年代清醒不如疯魔。倘若这样牺牲,刘峰便能写成歌,在心上人的歌喉里成为不朽,而不是成为被打的退伍老兵。
一个从不被善待的人,最能够识别善良,不知冯导是否被善待。
![](https://img.haomeiwen.com/i2361423/3edab5791be96bc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