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城文学社默岩文学故事~2018

我对写作产生兴趣比较晚(2)

2021-04-07  本文已影响0人  业余养花

关于养花的文章写完分享出去后,就觉得了却了一桩心事,深感欣慰,想休息休息过松快的日子。可不少写友和读者表示想看到我的新作品,盛情难却,如同赶鸭子上架。这不,上着上着就顺其自然了。

《居室养花知识集萃》之后,又写了《生活碎片》《打工非洲》《在国营单位上班的那些年》等回忆类的文章;都是以事实为基础,尽可能用自己的经验或教训给读者点启示。

同时为我们的高中班师生群整理一个连载,名字叫《同窗黄花,香飘永远》,主要是通过回忆过去,联络大家的感情,再现当年的风姿。

还转载了不少老师的文章,并以收藏的形式介绍了一些老师的书画;这既是一个爱戴、敬仰老师的情感表达,也是一个学习、补充自己机会。

凡经过我手的文章,都像对待自己的作品一样,至少也要看几遍;在和同学切磋、向老师请教的过程中,水平上又有了新的提升。

有不少读者朋友表示喜欢看我写的文章,可能有如下原因:

首先是白话,尽量少用含糊、生涩的字或词,以把意思表达明白为主。

其次是逻辑性强,因果关系清晰,情节顺序自然;这与我长期从事技术工作有关,不会出现违背常理和客观规律的现象。

最主要的是形式简单,看着不累。或许有人怀疑这种文章的深度,其实文章的深度主要是看内容,与形式上的简单和复杂没关系;反过来说,如果仅靠别人看不懂来显示知识的渊博、思想的玄奥,那和八股文没什么本质的区别。

所谓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缺少有效的表现手法还真不易做到。

我看文章不喜欢长段,既反对一逗到底,也不赞成句号一大堆;两者都有层次不清的感觉,读着累。

常言道:“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所以我写文章力求“段小”,每段话含两个句号以上的都很少。

另启段落可使转折自如,独占一段也有特写的效果。

我也不喜欢长句,估计大多数人都这样。我的做法是尽量把长句截短,用逗号隔断;如果原长句是复合句中的子句,就用分号将它们分开。

所谓截短并非生硬地把长句用逗号分开,而是在意思不变的情况下,用两个或多个简单的短句叙述。

就像理科一个定律的描述,有时句子既长又绕口,那是严谨的需要,包括文科不错的许多人在内,都不一定真正理解它。若谁能用通俗、精炼的语言,把含义准确地“翻译”过来,那他才能有资格对自己说:已经彻底吃透或掌握了。

看我的文章多的朋友,一定会发现分号用的较为频繁。有的甚至提出异议,在他们看来,分号应该用在排比或并列句中;我认为这不光是没吃透的事,更像是一种主动戴上的约束自我的镣铐。

关于分号的用法网上是这么说的:

第一条大家都熟悉,第二、第三条几乎被人遗忘了。

全面看,它不仅可以用在表示并列的分句,也可以用在有递进、转折与承接关系的分句之间。

都已经这么广泛了,还有什么地方不能用的呢?我的感觉是:凡分句间有一定联系的都可使用。

实际当中具体怎么用无可厚非,既要拿捏准确,也不能过于呆板;写着顺手,读着上口,看着舒服就行了。

我写文章不去凑日更,有内容、觉得有写的必要才去动笔;往往不是一气呵成,有时间写一点,没时间就放下,反正手机就在身上,随时随地都方便。

修改是我写作的主要部分,通常要修改多次:在表达准确、用词贴切上斟酌得较多;避免重复也是内容之一,必要时尽可能用同义或近义词代替。

总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写出应有的水平,等自己满意了再发给别人看。

不少平台简信我去参与他们的写作、编辑,都被我婉言谢绝了;一方面是对自己的写作能力缺乏信心,有点胆怯;另一方面是不甘受人约束,不想为点稿费,在写作内容、交稿时间上让别人牵着鼻子走。

我比较随性,看重自由,干些自己喜欢的事;尤其年事已高,想以康健身体、陶冶情操、和睦家庭为主;至于在写作的路上能走多远、达到什么目标,不去过多地难为自己;坚持不懈,尽可能努力就无憾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