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学点的思考
乡村教学点的现状与思考:
一、学校现状
我所在的乡村小学,鼎盛时期有将近400名学生,下辖7个教学点,属于同一个行政村,2010年前后,自然村的教学点生源减少,教学点也就合并为两个,学生人数在200人左右。今年秋季学期,生源继续萎缩,两个教学点自然减员后合并为一个教学点,保留了一至四年级4个年级,共48名同学,4名在职教师。
二、原因分析
(一)主观原因
河南是农业大省,也是劳务输出大省,近10年来,外出务工成了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村子里的年轻人,自从学校毕业后,就开始了外出务工。他们在外娶妻、生子,一大部分把房子也买在了外地,把家安在了大城市,孩子也就带在身边,这一部分生源的流失,造成了大约三分之一的生源外流。
我所在的村子,以前是国家级贫困县里的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期间,国家的扶贫政策改善了贫困人口的生活条件,有92户贫困户,享受了易地搬迁政策,在镇区幸福小区分到了房子,居家搬迁到镇区生活,老家住房拆除复耕。这也造成了近三分之一的生源流失到镇区。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趋势,农村人口也就越来越少,我所在的村子,有23个自然村。目前,有10个比较偏远的自然村,村子里大都只有三两户人家,也都是上了年岁的老年人,其他人大都已搬迁或在外买房。如此一来,适龄儿童自然就少了很多,也相对造成了乡村教学点生源的萎缩。
(二)客观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人口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的认识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对孩子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他们也就会主动给孩子寻找优质的教育资源,会挑选市区、县城、乡镇的学校,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出去,让孩子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随着乡村学校规模的萎缩,乡村学校师资条件也就相对弱化,再加上艺术类师资的短缺和学校管理水平的不到位,也就造成了乡村教学点的衰退,乡村教学点也就越来越没有竞争力。
二、破解乡村教学点困局之道
放眼全国,乡村教学点的成功案例也非常多,他们成功的秘诀就是:化被动衰败为主动出击,寻找村小破茧重生的突破口,化劣势为优势,办出小规模学校的特色。
(一)乡村教学点优势分析
乡村教学点同时也具有以下优势:
1.学生少、班额小,既是劣势,同时也是优势,这就更有利于小班化教学的开展。一个班级几个、十几个学生,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就更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对他们开展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也就不再只是一句空话。
2.小班化、小规模,就给了孩子们更多的自由和空间。教室里也就可以设置不同的活动区域,各功能室每一个孩子就多了参与的机会。他们人均所占有的资源比规模大的学校要多的多。
3.小规模学校一般都在乡村,更贴近自然,就有更大的活动天地。乡土课程的开发,人文教育理念的融入,都是小规模学校困境突围的路径。
济源市示范区梨林镇梨林小学,把学校打造成一所乡村巴学园,前几年学校只有二十几个孩子,但他们重视劳动教育,给每个班级都开辟了劳动基地,校园的四季有花,孩子们种植有各种蔬菜,养有五彩鱼,建有农耕博物馆。每一个节气日,他们都会开展相应的课程,给孩子们进行教育,是享誉全省的示范学校。
4.乡村教学点相对偏僻,受到的外界干扰比较少,迎检压力要小得多,也就更有精力,静心办教育。也正由于外界关注度比较低,对认准的事,定下来的长远规,才能够持久的不受干扰的做下去,也才真能做出成效,而不是盲目跟风。
(二)乡村教学点的破局方法
乡村教学点,可以尝试从劳动教育、阅读教学、科学实验、乡土课程等方面入手,为自己学校寻找一条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1.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有着丰富的土地资源,这些都可以为学校劳动教育创造条件。
劳动教育既可以让孩子们发现自然美景,掌握作物的种植过程,又可以培养他们的劳动精神,从而让他们对乡土有了更深厚的感情。
结合地域特点,可以种植一些当地蔬菜、农作物,种植一些盆栽。把这些作物让不同的孩子领养,定期评比展示,看谁种植的效果好。
还可以让孩子们记录自然笔记,观察每种植物的生长变化,文字加图片记录下来,既锻炼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也是对他们进行美育教育。欣赏每一个同学的劳动成果,他们的作品,可以装扮校园,也可以作为奖品对孩子们进行奖励。
好多学校,在期中期末表彰学生时,奖品就是一颗大白菜、一个大南瓜、一个葫芦、一颗萝卜等等。回到家,再动手把自己的劳动成果做成美味佳肴,就别有一番滋味,也特别有意义。
2.6~12岁是阅读能力长足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阶段要是能让孩子进行海量阅读,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对孩子后续成绩的上升,有很大的帮助。
乡村教学点学生少,就更有利于争取优质图书资源,进而让孩子进行高质量的阅读。他们也有更多的时间,走进图书室,欣赏那一本本精美的图书,畅游书海,汲取知识的营养。
对乡村孩子来说,要是有更高的引导能力,那带领孩子们阅读就更好。要是老师缺乏一定的阅读素养,那就只需打开图书室的大门,或者把图书搬进班级,放到孩子们身边,每天在提醒他们“读了吗?”,也同样能够起到推动作用。
有了图书的相伴,要是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再博览群书,那将来以后在学习成绩上,将有更大的提升空间。这些孩子将会后发制人,潜力无穷。
乡村教学点,以儿童阅读为突破口,未尝不是一条捷径。
3.科学素养也是学生的核心素养之一,乡村教学点探索科学引领的课程体系,也是大有可为的。
浙江永嘉石公田小学,也是只有二十几名学生,在校长朱利峰的引领下,以乡村大自然为课堂,开发了乡土田园课程。他们课程的宗旨是教育无处不在,无处不教室,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微笑都是教育。
也正是他们的课程融合,让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交际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观察能力等等,都得到了锻炼和培养,综合素养和城市学校学生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除了这三点,乡村教学点,还可以在戏剧教育、美育教育等方面做出更多的探索。
(三)乡村教师需要有信仰,有追求。
学校的发展,课程的落实,最终还是要靠老师,所以就要求乡村教师给自己定位好,相信自己也大有可为。
有了目标,前行的路就有了指引。有了目标,也就有了追求和力量。
乡村老师,不要有发配边疆的失落,而要有开拓疆土的雄心壮志。要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实践,善于反思。更要善于借力,借助各种有利资源,懂得取舍,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才更有希望。
(四)乡村教学点,教师资源短缺是一种劣势。但正由于人少,各种人事关系的处理也相对容易的多,更容易拧成一股绳,劲朝一处使啊。
由于人少,精力有限,所以乡村教学点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而只能取长补短,把自己的特色做大做强!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是一种挑战,更是一个机遇。未来,尽绵薄之力,为乡村教育的振兴,努力多做贡献!